作者:林建荣

Advertisement

在面对著党內的压力、党外的逼宫,加上民间组织,如净选盟4.0的大集会施压下,当权者不但无法释出善意、透明的处理,反之祭出高压手段,打压异议,甚至提出政治的阴谋论,指有朝野人士意图推翻民选政府。

这也不禁令人怀疑,从一马公司管理不当,负债累累,进而揭发26亿献金课题,如今转变成有人意图推翻民选政府,会否是一种把一切对当权者的质问、揭发弊端者的行为,视为邪恶、意图推翻「民选」政府的手段,以逃避应负起的责任?

实际上,这种最古老的政治策略─阴谋论,是统治者屡试不爽,用于箝制异议者、对手的武器。尤其一个政权面对著危机时,要把一切发生不利的事件,找一个简单的原因来解脱,阴谋论是最简易操纵的。

把一切不利自己的,抹黑为是「西方、犹太人、共產党」或在野党党、非政府组织通敌的计画,密谋推翻政府、顛覆国家、破坏社会秩序等,这不但可转移了问题的重点,模糊了社会的视线,甚至把一些莫须有罪名,套在竞爭对手、异议份子身上,合理化所施予的严刑峻法。

诚如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卡尔波普(Karl Popper),在其名著《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就曾指出极权主义,包括纳粹、法西斯及史太林主义,如何制造阴谋论,煽动群眾的种族主义、排外、大国沙文主义等,来巩固自己政权。

近代许多学术研究也指出,制造政治阴谋论者,除了要鼓动民眾的情绪外,它也是在打造一种反智的社会,把是非对错问题,转移成立场选择问题,譬如是要支持「民选」政府,还是要「推翻」政府,而模糊了原本的弊端。

这种寻找替罪羔羊的政治操作模式,实际上也是在散播猜疑、仇恨政治种子,尤其在多元种族、宗教及文化的社会里,这种政治操纵模式最为有效,一旦达到目的,其影响也最深远。

前一篇新闻推翻定义,耐人寻味
下一篇新闻权与钱造成集体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