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古晋28日讯)双溪亚刹、勾央及峇贡居民深受峇贡水坝工程之影响,来自双溪亚刹的居民代表亚历山大希望,相关问题可获得政府重视,并尽快解决赔偿金课题!

Advertisement

政府赔偿金不足

他是于今早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就峇贡水坝而被迫搬迁至徙置区的居民,在土地被淹没后,不获足够赔偿。

他进一步表示,在峇贡水坝建设以后,政府只赔偿他们一棵可可树25令吉,及一棵榴梿树50令吉,这些仍是不足的,受影响居民希望政府尽快发布,是否有意就土著习俗地课题做出赔偿。

难以适应新生活

他形容,峇贡水坝受影响居民达1万人,被迫搬迁至徙置区,而他们的生活及文化长期受到忽略。当地居民多是依赖四周环境(森林、河流)而找生计,如农夫、猎人,却因为所分得的3依甲土地太小,或土地种类不能种植等问题,面对生活困境;年长者则对新生活难以习惯。

“政府并无提供良好的道路建设,甚至所拨出的土地不肥沃,这些都让居民的生活更加艰苦。”

土地仅60年地契

他提及,当地居民早前是以种植胡椒及可可为生,却惨遭传染病攻击,因此,部份居民转而投入种植油棕,但因为区区3依甲的土地,预料只能种植250棵油棕,居民每月只能赚取500至700令吉左右。

亚历山大强调,所拨予的土地仅是60年地契﹐这也是当地居民头疼的问题,该土地阐明作为农作物种植用途,不可建造房屋,却随着人口的增加,土地已呈不足。

仅准耕种禁建屋

他感叹,由于当地房屋太小、老旧及不足,大多以木材建设,遇上人口骤增及不可建造房屋的缘由,许多人被迫居于一个屋檐下,相当拥挤。

他透露,当地居民的生计来源为来自森林及河流,虽住家有供电,却不是免费的,这也是一项经济负担。而吸毒及偷窃问题更是常常发生,民不聊生。

前一篇新闻捐赠善款与设备 HGST向爱心之家送暖
下一篇新闻彼得卡龙:为何还建? 水坝问题不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