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曼,在《纽约时报》专栏中于10日发表文章,针对中国经济目前的困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一些分析师将中国当前的经济困难归因于「经济长新冠」,即政府过度干预导致私营部门信心瓦解。
克鲁曼则认为,与其说中国当前的问题源于领导人习近平的行动难以预测,不如说这是「更系统性的问题」所致。他强调,中国的关键问题在于压抑了民间消费,过多的储蓄需要依赖出口投资。然而,随着生产力增长领域日益受限,适龄劳动人口减少,与15、20年前年均增长率达到10%时相比,中国已无法像过去那样有效地利用巨额资本。
因此,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不可避免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在中期内,中国的增长率可能下滑至低于4%。这使得北京当局试图通过投资来撑起国内生产总值(GDP)40%的成长策略不再行之有效。过去,虚胖的房地产业曾掩盖了问题,但问题的算账时刻终将到来。
美国应该如何看待中国的问题?克鲁曼提到,拜登政府采取了强硬策略,包括推动自主生产半导体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努力遏制对中国出口先进芯片,最近还部分禁止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投资。虽然中国经济正在减速,全球地位减弱,但是否有必要继续这些行动?
克鲁曼认为,有必要,甚至更加必要。因为中国已经成为超级强国,经济减弱并不会改变这一地位,而且中国领导人日益专制,行事不定,这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因此,减弱这个超级强国的伤害能力是合理的。
出于防患未然的考虑,采取预防性行动变得更为重要。中国的统治者长期以来通过经济成就来维持政权合法性;然而,现在内政出现问题,特别是青年失业率急剧上升,北京政府将如何应对?理想的做法是推进长期以来拖延的改革,提高更多家庭的收入,推动国内消费,通过内需取代难以为继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即使不深入研究历史,也能明白,当内政问题加剧时,独裁政权有时会采取对外军事扩张的方式,以转移国内注意力。因此,实际上,中国内部问题的加剧将给全球安全带来更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