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好莱坞常在制作流程中采用生成式AI(Generative AI)工具,范围涵盖视觉特效、声音处理、剪接等技术项目,提升工作效率也节省成本,掀起产业变革。例如电影《妈的多重宇宙》幕后视效人员便在AI工具协助下,节省许多后制流程。
Advertisement
除了简化视效流程,AI也运用于配音相关领域。金奖导演摩根内维尔(Morgan Neville)拍摄纪录片《波登人生不设限》,透过人工智能技术模拟已故厨师暨节目主持人安东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的声音,直说:”看过纪录片的人应该分辨不出哪些话是由AI生成。|
内维尔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他们把波登写过的文字,以AI技术模拟他的声音之后重现在影片里,声音来源包括波登的节目、采访和有声书等,长度逾10个小时,并且与4家公司一起合作,才得出目前的成果。不过此举也引发争议,部分人士对此感到不安,认为纪实作品不该有造假成份,同时也对于藉AI让逝者”发声”的作法难以认同。
谈到配音,影视作品配上其他语言,往往与演员嘴型对不上。有感于此,英国导演史考特曼恩(Scott Mann)研发一套名为TrueSync的软体,嘴型和发音即可同步。
史考特的作品包括犯罪惊悚片《关键救援:巴士657》《倒数绝杀》等,合作演员有劳勃狄尼洛、皮尔斯布洛斯南等。之所以动念研发上述系统,是因为身为导演的他,和演员及团队呕心沥血才完成一部影视作品,”却被配音造成的问题给毁了”,实在难以忍受,于是成立公司开发这套软体。
此系统还有一个功能:过去后制阶段想消除影片的不雅台词或粗话,必须重拍或辛苦地剪接,耗费时间与金钱,史考特曼恩在他执导的作品《坠》里使用此软体,却能快速解决上述问题,获《时代杂志》列为2021年度最好的发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