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是邓丽君逝世28周年,全球仍有众多歌迷依然没有忘记她。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白惠元接受中新社访问时表示, 对于中国来说,邓丽君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标记,她柔软的声音,进入到那一代年轻人的「情感结构」之中。而中国当代年轻人,则从邓丽君身上见识到,什么叫「优雅」。

Advertisement

白惠元认为,邓丽君对于全球华人来说,是最特别的存在,她超越了国与国的界线让全球听见了中华文化。邓丽君是港台华语流行音乐史上重要的指标性人物之一,但她又很特别,因为很多歌曲都是经过她的演绎才成为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

在白惠元看来,邓丽君歌声之所以能让全球华人听见,出于几个特性:一是古典性,邓丽君学过黄梅调,早在1982年就尝试把中国古典文化进行当代转化;

二是民间性,她翻唱过《凤阳花鼓》、《晚风花香》、《望春风》等耳熟能详民歌,通过歌声展现华人世界不同地域的人文地理风貌;

三是都市性,她还有部分作品是翻唱反映20世纪30、40年代上海的时代曲;

四是亚洲性,听众较熟悉的《甜蜜蜜》原是印尼民歌,而《再见我的爱人》、《我祗在乎你》等则源自日本流行音乐;

白惠元说,20世纪70、80、90年代,整个中国风靡邓丽君的歌曲不无原因。白惠员不讳言,那个年代,很多人说邓丽君的演唱是「靡靡之音」,因为她的歌唱不同于当时传统价值上的宏大叙事,她「把说话的声音带到了演唱里,把日常生活带到了音乐中。」

白惠元表示,邓丽君用气声唱法,在歌曲中细细呢喃日常百态。他不讳言,虽然在那个时代,中国年轻人想听邓丽君的「靡靡之音」只能靠「偷听」,但不可否认这从台湾飘去中国的声音,对两岸就像是一种预告,预告从当时的紧张对峙走向后来的开放交流。

特别的是,当代中国年轻人仍有不少人依然喜欢邓丽君。白惠元指出,在著名的「邓丽君说山东话」短视频中,她流畅的山东方言就赢得了中国「00后」的弹幕狂欢。

白惠元称,在中国「00后」对邓丽君的评价中,最常出现的词是「优雅」,这是近年我比较关注的一个现象。在这样一个维度上,他们再次发现了邓丽君的「优雅」,这是当下追求流行的年轻世代和邓丽君产生的微妙碰撞。

前一篇新闻「梅根,是妳吗?」 梅根被笑乔装老头混进加冕大典
下一篇新闻古晋今起展开狂犬病行动 饲主受促管好自家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