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斋节前夕,行党秘书长陆兆福宣布,首相兼财政部长安华今年已批准全国63所华文独中拨款申请。他说,总共拨款1575万令吉,每所可获得25万令吉,并声称5月5日就会收到拨款数额。这是雪中送炭,是值得欣慰的好事。
记得之前的二三月在国会里,伊党主席哈迪阿旺多次追问教育部长法迪娜,“有没有拨款给独中”,“有没有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当时教育部长回应是,独中不在国家教育体系,故教育部并无义务拨款给独中;同时,声称承认独中统考也不是教育部优先考虑事项。此言一出,即在华社中爆出了一片骂声,有的对安华新政府表示失望。
当时教育部长并没有正面回应,让有心者抓个软柿子,无洞可钻。其实,大家都懂得,当时绿潮正崛起,国盟气焰正盛,他们正想方找希盟的茬子,借此进行种族煽动与攻击。
时至现在,似乎风声没有那么紧了,更主要是安华下了决心,要推行其“昌明大马”的理念,即开明、中庸、多元的路线,直接面对国盟的极端种族与宗教的挑战。他深信,国盟的政策,不但不能解决大马的问题,反而只能把国家与人民推向死胡同。只有世俗与多元的路线,才能带领国家与人民走上富民强国的道路。
可能有人会说,若再过数个月后,6州选举就要到来。参选的政党自然要争取选民的手中票。拨款给独中,希盟未必能争取到保守的、乡区的马来票,但却可安华人的心,也可争取马来中间分子和城市的马来人。这是希盟在现阶段可争取与依靠的基本盘。
追溯历史,华文独中走的路是坎坷的,获得拨款也少,且不稳定。这次获得拨款似乎较轻松与顺利,这是托“朝里有人好办事”。但安华需要有胆量与勇气,要顶著土团与伊党极端主义的施压与攻击。
毋需苛求
此次拨款,也有出现有些人似乎不太领情,讲了“小气”、“不足”带贬义的词句。当然若跟雪州、槟州与砂拉越对比,联邦政府这次拨款显得“小气”些。但必须看到,这三个地区经济能力较强、执政较开明。
再说,团结政府才执政4个月,百废待兴,要统筹兼顾全国各方面的种种开销,不是那么容易。况且,这次拨款比历届政府拨的1200万令吉(2019年)与1500万令吉(2020至2022年)还有微增,应懂得感恩,毋需苛求。
我们可以相信,新政府会关心与支持各民族的文化教育,但处理问题要分清主次缓急:主要的、紧急的自然要优先处理,然后才处理其次的。同样的,对待独中的制度化拨款与承认统考问题,现在还不是要急于处理。相信政权较巩固了,经济搞上去了,国家昌盛了,届时时机成熟,水到渠成,许多事情也就好办了,政府也会更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