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政全:华社身为大马公民,享有宪法所赋予的权利,但反之还要向政府争取权利,这是一种自我矮化、也是自取其辱的做法。

(本报美里13日讯)政治工作者林政全表示,华人政治领袖在处理自身民族的问题时,往往丢开法治的精神,他们最拿手“以人治取代法治”,常用人情办事,因为担心丢失乌纱帽,不敢得罪巫统大哥,这也是华人在政治领域的悲哀。

Advertisement

他说,华社身为大马公民,享有宪法所赋予的权利,但反之还要向政府争取权利,这是一种自我矮化、也是自取其辱的做法。

“华裔社会失去的比获得的更多,得到的只不过华人内阁部长,但这些部长,却是为人所利用的种族政治的筹码,永远当别人的棋子。这些内阁部长,他们是否真正为华社争取利益?”

他指出,在国阵巫统统治下,华社曾经拥有的一切,经济、教育、文化、华族的一切权利,不是逐渐消失,就是被边缘化。

“到底我们华社还要给巫统政府什么?这才是我们华社应该向政府提出的问题,而不是华人到底还要什么?”

针对联合人民党副主席兼妇女组主席郑筱橉早前在联民党第一届党代所发表的言论,林政全作出上述评述。

林政全揶揄,郑筱橉的言论似像巫统一名党员,在巫统大会所发表的言论。

“郑筱橉呼吁人民改变,不要靠反对党,但是她却不明白国阵华基政党被华人遗弃的根源。”

国阵执政权益渐消失

林政全补充,在华社经济权益方面,在1970年新经济政策实施,迫使华裔付出多少代价,例如华商经营的传统银行、华社省吃俭用所集合的资本,一夜之间,在新经济政策下被消除。

他们的子孙即使想继承、维持祖先产业、发展业务,都已没有机会。

“不是有固打的限制,就是包括其他种种阻碍如土著特权等,扼制了许多华裔的发展机会。例如白糖和白米的商机也是如此。”

在巫统透过百转千回的各种计谋下,华社所拥有的经济资本荡然无存。

林政全指出,虽然市面仍可见属于华裔的商店,但那些是普通百姓维持生计的经营,乍看下我国经济掌控在华人手中,事实上我国庞大的经济蛋糕,有大部分都属于巫统的政治领袖和财团。

在教育方面,华裔子弟没有充足的学习空间,培训成优秀学生,孩子没有机会在完整教育体系下完成教育、培育的课程。而华裔子弟仅少部分有机会获得国内的各种奖贷学金、优待。

“第九大马教育计划下,国阵政府拨出48亿拨款予全国中小学校,敢问全国华小和淡小得到多少巴仙?”

华裔在蕉风椰雨的马来西亚长大,这片土地是大马华人的祖国,但是我们的文化没有在国家文化中占应有的地位。

目前,官方对国家文化以主张土著和回教文化为核心,非土著文化虽可以融入,但必须以土著和回教文化为核心,原则上不相冲突,但是在文化政策实行时,却容易形成行政偏差。如当年华人舞狮在公共场合表演,在种种国家仪式上也受到刁难。

在公共领域政府重要机构,如警察、移民厅、海关等执法单位,95巴仙的高级公务员乃巫裔,实行政策时容易陷入狭隘思维角度。他们的看法、思考和价值观,容易产生偏见,这不是健康的现象,因为他们的建议和观点往往反映单向的思维。

以联邦教育局为例,每次所作决策都忽略了宪法所赋予非巫裔和非土著的权益。而华裔的教育部长,只不过是充作挡箭牌的作用。

华裔续支持反对党

而华人陷入今天的局面,先问自己有什么责任?华人国阵政治领袖、部长,又为华社做了什么?

今天国阵华基政党,落到今天这地步,在来届州选,反对党在华裔选区,还是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因为华人已经没有其他的选择。

前一篇新闻进森林采菇迷路 男子失踪一晚
下一篇新闻专卖本土手工艺品 这个跳蚤市场很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