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光山开山星云大师13日荼毘(火化)圆满,佛光山证实,大师不仅烧出舍利子,而且数量目前多到难以计数,其中还有25颗比珍珠大的舍利子,色泽净白,形状圆满光滑。但舍利子到底是如何形成?
Advertisement
台湾医师表示,目前有两派说法,第一是人体结石,另一种则是因为火化,骨骼内矿物质因高温融化,再于降温过程中形成结晶,但都尚未有明确定论。

星云大师圆形结晶舍利子,于洁白的遗骨舍利中,其他更有无数小舍利子。 (图/佛光山提供)
星云大师生前说过「我没有舍利子」,但佛光山今日证实,在荼毘仪式经过3个多小时后,弟子们在为大师整理舍利灵骨时,发现有许多清净白皙,光滑圆润,宛如珍珠般大小的圆形结晶舍利子,有些散落、有些则坎在洁白的遗骨舍利中,更有无数小舍利子,数量目前都难以计算,令人震惊。
所谓舍利,是梵语śarīra遗骨之意。通常指佛陀的遗骨,佛陀遗体焚化后结晶而成的固体物,如佛骨、佛牙、佛顶骨舍利、佛指舍利等等。

大师不仅烧出舍利子,而且数量目前多到难以计数! (图/《人间福报》)
但舍利子到底从何而来?有一说是来自体内的结石。台湾枋寮医院肝胆胃肠科医师方冠杰受访表示,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舍利子的形成应该与火化相关,土葬比较不会有。一般来说舍利子成因有两种说法,第一就是结石,因为佛教徒、僧人长期不吃荤食,以素食为主,饮食中比较多维生素、矿物质,又没有摄取油脂、肉类,胆汁比较容易形成结石。
第二个可能是火化,火化炉近千度高温,人体骨骼因为高温裂解,骨头里面的矿物质融化,降温过程中形成结晶。方冠杰也分析,如果是温度剧变形成的结晶,比较容易变成圆形,如果是一般结石,可能形状会比较类似小石头,不一定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