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古晋3日讯)政府所将发放的橡胶生产津贴(IPG)机制,原以标准胶价(SMR)下滑至每公斤4令吉60仙或以下,及胶屎下滑至每公斤1令吉45仙的门槛而启动;如今已调整为将标准胶价下滑至每公斤5令吉10仙或以下,或胶屎下滑至每公斤2令吉的价格,相关津贴也随之获得调幅,并在今年9月1日正式展开。
联邦种植及原产业部(原产部)部长拿督阿玛道格拉斯是于今早前往巡视实文然甘榜实达布橡胶块种植计划结束后,在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如是披露。
为此,他呼吁未注册在橡胶业小园主发展局(RISDA)、砂农业局及沙巴州工业局(LIGS)的小园主尽快采取行动,以凭藉“青卡”索得橡胶生产津贴并从中受惠。
砂仅4千人注册
他指出,全国计有逾30万名小园主,已注册的为17万人;砂州计有7万4000名小园主,而已注册人数仅仅4000人,因此,该部在这个月份将非常忙碌,为要确保相关注册工作可以顺畅完成,小园主可尽早获得“青卡”,方便日后索取津贴的作业。
他亦指出,政府在2014年10月10日为2015年财政预算案做出宣布之际表示,拨出大约1亿令吉作为橡胶生产津贴(IPG),并在同年10月17日批准在2015年1月份落实这项机制。
他形容,初时,该机制是在标准胶价(SMR)下滑至每公斤4令吉60仙或以下,及胶屎下滑至每公斤1令吉45仙的门槛而启动。生产津贴的落实,包括胶屎(cuplumps,50%干胶含量)每公斤可获30仙的津贴、乳胶(依干胶含量)每公斤最高的津贴可获90仙,以及未烟胶片(依干胶含量)最高的津贴为60仙。
“透过内阁成员讨论及相关业者回馈和反应后,大马种植及原产业部早前提议将标准胶价(SMR)下滑至每公斤4令吉60仙或以下的情况提升改为5令吉10仙或以下情况,或胶屎下滑至每公斤2令吉(这是从1令吉45仙改成)的价格,并在今年8月26日受到政府获准。为此,发放橡胶生产津贴将以新制度为准做出调幅,并在今年9月1日正式展开。”
30万小园主受惠
他称,小园主可在西马各大大马橡胶局州分局、砂农业局及沙巴州工业局(LIGS)索取相关津贴,只要呈上列明橡胶交易准证(PAT-G)编号的“青卡”以及销量收据即可,预计该津贴将让全国206个国会地区的30万388名小园主受惠,其中绝大部分是来自郊区的小园主。
他续称,落实该机制,乃要确保小园主不会在胶价下滑时影响收入甚至跌入贫穷线,以及小园主将继续割胶,因为根据观察,在胶价下滑时,国内一些割胶员将离开胶园以从事其它经济活动,为要获得更优渥的收入。
“落实是项机制,也是为了确保每年70万吨的天然胶产量不受影响,同时透过这项机制,进口原料将减少,因为根据2014年数据显示,大马进口了总值58亿3000万令吉,即大约90万5039吨的橡胶原料,尤其为了橡胶手套业。”
协助脱离贫穷线
他深信,透过该机制落实,可协助小园主维持生计,譬如以胶屎为例,若价格下跌2令吉,每公顷可平均获得512令吉津贴;若拥有土地2公顷或以上的小园主,可获津贴达上千令吉,此举有助脱离贫穷线。
他透露,橡胶业对国民生产总值(GNI)的贡献持续提升,在2014年达到306亿1000万令吉,而在出口价值上贡献达236亿令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