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顏炳寿

Advertisement

「现在人人都能飞」,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亚航口號。那如果有人喊「现在人人都是领袖」的口號,你会有什么想法?还是你会狐疑的问「每个人都是领袖,那谁是群眾?」

20年前的一个在野政党晚宴,聆听政治领袖在台上发表激烈的演讲,台下出席的群眾,热血沸腾,掌声不断。同一个时期,陪同过一名前国会议员出席在郊区甘榜的政党聚会;台上的巫裔领袖声嘶力歇的说话,台下的群眾亦是鼓掌不断。

这两个场景都有二个共同点:领袖说话,群眾聆听;领袖的言论都充斥著「种族色彩」。

当然,类似的场景和言论,从以前到现在,都不曾间断的发生在族群各自的生活空间里。不是吗?现实生活中的咖啡店茶室,休閒搓麻將聊天吹水,或任何的家庭朋友聚会,我们何尝不是惯于以各种贬义词形容友族同胞;甚至不堪入耳的种族性言论也侃侃而谈,毫无顾忌。同样的,友族同胞对我们的描绘,绝对能让你听了即刻怒火中烧,不共戴天者,也比比皆是。

21世纪的今天,言论空间和生態,早已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网络社交媒体的发达,让原本毫无交集的网民,都开始参与各种议题的热烈討论。当网民鬼遮眼冒火时,把平时私下閒聊的「种族性言论」,也纷纷搬到网上发表一番。

换句话说,「华人狡猾、印度人不可靠、马来人懒散」这类一概而论的说词,甚至更极端的猪狗描绘,早已从台下的私人交谈空间,搬到台上的公共討论空间。我们岂能不强烈的感觉到生活的氛围,比以往更加种族化?

在旧年代,要找个一百几十个人听君发表伟论,甚是不容易。除非是一些领袖级人马,在特定安排的场所和舞台,才有机会有群眾听你演讲吹水,高谈阔论。

而今天,每一个人的脸书、部落格、推特短讯群组等社交网络空间,无论是製作一个问候別人爹娘的优管视频短片,还是在脸书贴文发表意见,朋友或粉丝,少说都有一千几百个人。这样的一个年代,任何时刻都有一大群人「看与听」你的言论,甚至google一下,你的旧言论,也可以常常翻出来温故知新。

儘管你不以领袖自居,但你的言论比台上致词演讲的领袖,更有影响力。也因此,我们就有更大的责任,別把咖啡店、甘榜的偏见、厥词和水准都搬进了网上公共言论空间。

在上星期的一个青年论坛,顏色笔就把这个「现在人人都是领袖」的议题,拋给青年朋友思考。人人都是领袖的年代,我们是否有做到自我克制和尊重別人,而不仅把「中庸」的美德掛在口边而已?

前一篇新闻《当今》零报道董总
下一篇新闻Bersih这块黄漆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