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便是坚果这种良好的油脂,若饮食习惯不佳,也可能会造成癌症风险。一名50多岁的女子,没有B、C型肝炎,也未有脂肪肝,却证实罹患肝癌。医师询问之下才得知,患者时常购买一大包花生慢慢吃,但此习惯却导致一级致癌物「黄麴毒素」生成,长期吃下肚,便让她癌症上身。
Advertisement
台湾肝胆肠胃科医师郑以勤在节目《健康好生活》中分享案例,一名50多岁女子在体检时,发现肝长了一颗近3公分的肿瘤,且肝癌指数非常高,便怀疑是肝癌。
只是患者还很年轻,且体检皆已排除B、C肝的可能,甚至连脂肪肝都没有,「且肝癌通常会有一些慢性发炎因子造成癌病变,但这患者身上也没看到这些现象。」虽然疑惑,但为了以防万一,郑以勤帮她做切片检查,果然证实是肝癌。
癌症通常和生活习惯有密切关联,郑以勤询问之后才得知,患者喜欢吃一些花生等坚果类的东西,时常一买就是一大包,放着慢慢吃,「也就是这样的习惯,让里面有一些霉菌,进而产生黄麴毒素。」
郑以勤说,黄麴毒素是一级致癌物,很明确与肝癌有关。他提醒民众,要注意自身的饮食习惯,不新鲜的东西就要避免,以免疾病缠身。
郑以勤医生也分享6种「吃出来的癌症」:
- 大肠癌:油炸、烧烤高温会产生一种「苯芘」的致癌物质,体内累积过多,会提高大肠癌风险。
- 肝癌:食物存放不当会产生黄麴毒素;或在酒精的摄取过程中,会产生乙醛,也是一致治癌物。
- 肺癌:即便不抽菸,研究显示,吸入过多炒菜油烟,也可能得到肺癌。
- 乳癌: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会增加乳癌风险。
- 口腔癌:槟榔是一级致癌物,会提高食道癌、胃癌、口腔癌的风险。
- 胃癌:腌渍或加工食品里因有亚硝酸盐,也会使致癌物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