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传播能力显著增强,Omicron变异毒株出现后迅速取代Delta,成为全球主要流行的新冠毒株。Omicron变异株还显示出很强的持续演化能力,迄今已进化出众多亚型。对于频繁变异的Omicron毒株,现有新冠疫苗还能否提供保护?

Advertisement

新华社报导,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疫情周报中,汇总介绍了23项评估现有新冠疫苗对Omicron变异株感染保护效力的研究结论。这些研究来自巴西、加拿大、捷克、丹麦等10个国家,评估了辉瑞、莫德纳、阿斯利康(AZ)、科兴等等已上市疫苗。

其中有些研究仅评估了完成常规疫苗接种的效果,有些研究只评估了接种一剂疫苗加强针的效果,还有部分研究对这两种情况的效果都作了评估。

结果显示,与Alpha毒株等其他4种被列为「需要关注」类别的新冠变异株相比,常规接种新冠疫苗在预防Omicron变异株感染、有症状感染和引发重症等方面的效果均有所下降。

世卫组织在周报中指出,未来还需对接种疫苗加强针超过6个月后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了解疫苗在更长时间段的保护效力。

需要警惕的是,最近Omicron变异株又演化出一些新亚型,包括南非研究人员报告的BA.4、BA.5和正在美国迅速传播的BA.2.12.1等。美国《科学》杂志网站10日刊文说,与较早出现的Omicron亚型相似,BA.4、BA.5和BA.2.12.1这三种亚型,对接种新冠疫苗或早先新冠感染产生的抗体表现出逃逸能力,但多数情况下,通过疫苗接种或自然感染获得的免疫力仍可预防新亚型毒株导致的严重疾病。

这篇文章介绍了近日发布的两项预印本研究。其中一项由位于南非的非洲健康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发布在「医学论文档案网」上。研究显示,对于一些之前感染过Omicron亚型毒株BA.1并因此获得免疫力的人,BA.4和BA.5能避开这种免疫力并导致有症状感染,尤其在未接种疫苗人群中,这种现象更显著。这表明BA.4和BA.5有可能引发新的「感染浪潮」。

另一项由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研究人员领衔的团队在「研究广场」网站上发布的研究说,与BA.2亚型相比,BA.4、BA.5和BA.2.12.1对三剂新冠疫苗接种者的血浆显示出更强的抗体中和逃逸能力,尤其对接种过疫苗的BA.1感染康复者的血浆表现出显著中和逃逸能力。

研究人员还根据上述三种新亚型的关键突变,分析了它们的免疫逃逸机制。BA.4、BA.5和BA.2.12.1的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均携带L452突变。L452突变先前已出现在Delta毒株中,但早期Omicron亚型BA.1不含有L452突变。

前一篇新闻2岁男童染疫确诊发高烧 病毒攻击大脑不幸身亡
下一篇新闻新加坡首次出现 OmicronBA.4和BA.5社区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