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晨曦
我一向支持东方品牌,不用I Phone。主要因素是不崇洋,还有同事说 I 开头的都是自私的,其程序都不能与别的品牌共用。但是看见I Phone公司一部分的收入是做慈善的资金,我才产生有换I Phone的冲动,因为付出去的钱比较有意义。
众所皆知微软共同创办人比尔盖兹是一位善翁。他被选为科技首富。但他没有给儿女富二代奢侈的生活,也没打算把资产留给儿女。比尔盖兹和妻子成立基金会,大型作慈善,帮助很多需要的人。
圣经说:“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既然上帝让富翁们多赚钱,他们多做慈善天经地义,没有什么伟大。他们只是把一部分多余的钱捐出来而已。
但是慈善不是富翁的专利。平凡人也可以作慈善。不同的是不富裕的人作慈善时,自己就要牺牲并付代价了。例如美国田纳西州一个5岁小女孩Katherine Commale看见非洲的纪录片,说明非洲每年有80多万孩子因为被蚊子咬而得疟疾死亡。于是她决定不吃点心,不买零食和芭比娃娃,用省下的10块钱买了一个蚊帐,交给慈善机构Nothing But Nets寄去非洲,至少让一个小孩可以安全的睡觉,不让蚊子叮。她的慈善事业从这里开始,并带动别人来捐蚊帐。她甚至写信向比尔盖兹募捐说:亲爱的比尔盖兹先生,没有蚊帐,非洲的小孩会因疟疾而死。他们需要钱,可是听说钱都在你那里……。看来你不把钱拿出来是不行的。比尔与梅琳达盖兹慈善基金会于2007年11月5日捐了300万美元给Nothing But Nets组织买蚊帐给非洲小孩。2011年还出钱拍了一部“孩子救孩子”的纪录片,主角之一当然是凯瑟琳。凯瑟琳那年7岁,通过捐助蚊帐已经救了百万个非洲小孩。凯瑟琳,伟大的小孩善翁。
可惜处理不恰当,有人有时行善也被黑。例如成龙高调行善,在微博连续发了两篇文章说他在新加坡捐赠古宅,还有捐献十万新币帮助尼泊尔地震灾民。结果被网民批评说:发挥善心挺好,但讲出来就显得做作。另有网民扯出他私生的小龙女和母亲吴绮莉生活拮据,他却没有援助。看来行善不但需要本钱,还需要有好人品,不然人们还是难以接受其善行。
圣经还说:“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慈善出于感恩,出于爱心,出于分享。离开纯真的动机,善翁面目也可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