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名连锁麻辣火锅店海底捞面临上市以来最大的关店潮,年底前将关闭300家店面,就连在副品牌的经营也遇到挫折,旗下8个速食品牌有一半都出现门市陆续全面歇业的状况。
根据《界面新闻》报导,海底捞在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的速食品牌「乔乔的粉」在开业10个月后宣布关门歇业,当初开幕时,该品牌主打土豆粉(马铃薯粉条),每碗售价人民币8.9元,试图以「极致性价比(俗称高CP值)」进军市场;而同样开在郑州的「佰麸私房面」也在近期关闭门市,该品牌主打伴面和汤面,不论是牛肉烩面还是番茄汤面,都是均一价人民币7元。
产品价格更低廉的「捞派有面儿」,牛肉面一碗人民币6.99元,特色凉面只要人民币2.99元,但也已经在近日关闭位于四川成都的3间门市;另外,位于北京酒仙桥的日式料理店「大牟田」,主打蛋包饭、乌龙面等日式料理,价格大约为人民币30元左右,目前也已经关闭,眼下海底捞尚存的副品牌餐饮门市只剩下13家。
截至21日报导前的统计,2021年4月推出的「苗师兄鲜炒鸡」门市数量还有3家,2020年推出的「饭饭林」也是3家,同样在2020年开业的「秦小贤」仍有3家,2019年开业的「十八汆」则还有4家。
海底捞曾向媒体表示,像苗师兄鲜炒鸡等副品牌都是内部员工尝试的创业项目,现阶段都还在探索中,目的是想鼓励员工尝试新模式,带给顾客更多元、丰富、高性价比的选择。然而,餐饮业竞争激烈,就算这些副品牌有海底捞这棵「大树」,但在尚未建立品牌影响力之前,店面租金、人力成本以及疫情带来的影响,都不是低价策略可以轻易打平的。
报导中提到,海底捞在副品牌上的探索,显然还没取得突破点。根据2021年海底捞的中期财报显示,旗下其他餐厅经营收入有所增长,从2020年前6个月的人民币1200万元,成长至人民币9153.8万元,但在整体营收贡献占比,仅从0.1%上涨至0.5%,拉动的整体业绩还是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