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诗坚

Advertisement

2010年12月17日,位于北非的突尼斯突然因一位小贩与警察起衝突,愤而自焚抗议后,引发突尼斯的大示威。在短短的一月內逼走在位23年 的独裁总统本阿里逃向沙地阿拉伯避难。虽然事后国內各党派企图建立民主政府,但都不能成功,反而助长保守和极端教派的暴力分子从中滋生。

正由于第一个被欢呼的突尼斯政变成功,世界舆论纷纷欢呼中东终于走上民主的道路而形容为一场「阿拉伯之春」的革命。

接著受到直接衝击的是埃及(2011年2月11日),在位31年的穆巴拉克政权倒台,而被判终身监禁;继位的穆尔西政权也被政变推翻,指他推行伊斯 兰教法,导致穆斯林兄弟会(宗教派)与军人和自由派展开斗爭,结果军人取得暂时的胜利,不久埃及也陷入了宗教激进份子製造恐怖袭击事件的场所之一。

第三个被波及的国家是也门。2011年2月27日,在位33年的萨利赫政权倒台,而后获得赦免,但接管权力的副总统哈迪也在2015年2月6日被胡 塞武装罢黜。胡塞武装在北方成立临时政府的同时,逃至南方的哈迪也在亚丁成立临时政府,也门又有了南北两个政权,但胡塞又推翻哈迪,后者逃至沙地求救,于 是逊尼派国家联手空袭什叶派的胡塞武装,结果让基地组织趁机接管叶门多个城镇,这个国家已乱成一团。

第四个被打倒的政权是利比亚强人卡扎菲(在位41年)。他在2011年8月23日被推翻,而他本人不幸被杀,国家因而陷入內战。

除了利比亚宗教派袭击美国领事馆外,也在2014年发生世俗派与宗教派的激战。即使宗教派的总理人选马蒂格被法院裁定当选无效,但局势並不平靖。在这个过程中,2014年崛起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L)趁机渗透利比亚,势力开始膨胀。

第五个被捲入內战的是敘利亚,它的示威行动始于2011年1月26日,要求结束自1963年来即实施的紧急状態。由于原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不但没有 倒台,反而动用其武装力量对付反对浪潮。迫使后者也被武装起来,成立本身的革命委员会。正由于双方僵持不下,敘利亚已是山河破碎,国不成国。

尤其严重的是,因为內战,敘利亚已有21万人死亡,是5个动乱国家死亡率最高的一个(排第二的是利比亚,4万人死亡)。

此外,与伊拉克毗邻的敘利亚的山地一带及城镇也成为恐怖组织建立地盘的適当地点。

由于西方大国势力不太介入敘內战,也就出现反对派屠杀库尔德人事件,使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和库尔德人也与反对派作战。另一方面,属于逊尼派的反 对派也得到各国的圣战分子伸出援手。就这样,一个尾大不掉的恐怖组织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又改成「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ISIS)。它在 2014年已佔领敘利亚和伊拉克大片领土。

伊拉克之所以在今日成为恐怖组织的新基地,那是因为在2003年时美国布什总统认定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不但是恐怖组织的幕后人,也收藏大批杀伤力极强的化武乃至核武。因此在借助打恐的名堂下,于2001年收拾了阿富汗之后,也继后一举推翻萨达姆。

借民主之名破坏

本来美国的原意是剷除一个独裁政权,还人民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家,但事与愿违,即使伊拉克有所谓民选政府,但都是抵挡不住从后面突袭的恐怖份子。目前 毫无疑问的,恐怖分子已是无孔不入,因而下列的恐怖流血事件发生了:在6月26日为纪念「伊斯兰国」(IS)成立週年,分別在法国(一死两伤)、科威特 (27死逾200人伤)及突尼斯(39死及36伤)杀害了平民百姓。还有我们也在媒体上看到「伊斯兰教国」是如何砍杀俘虏的残酷镜头。

从今天回过头来看,阿拉伯之春已变成一场噩梦,这里头根本没有春天,有的是寒冷的冬天。一则由《纽约时报》报导的有趣新闻这样说:2011年,人民 起义推翻了本阿里的统治,引发了阿拉伯之春。现在差不多四年已经过去了,突尼斯人民还在与物价上涨、失业和上升的恐怖主义势头作斗爭。人们是如此地失望, 他们经常说希望回到本阿里的时代。

这似乎是说:寧可生活在独裁下的和平生活,也不愿做「民主」的乱世人。这样的詮释也许不得当,但把中东弄成乱局一团还不是有人借民主之名而行破坏之实吗?

即使在2011年时,世界有许多国家的人民也希望也能够像中东国家进行「顏色革命」(突尼斯的革命被称为茉莉花革命),包括在中国也有人谈起,但中 国至为警惕有人借所谓「阿拉伯之春」搞破坏,也不得不步步为营;尤其是香港在2014年的占中运动中打出「黄色雨伞」也被中国视为顏色革命的一种展示。

为此,在今年的元旦献词中,中国《解放军报》说:「一些西方国家正加紧对中国策动「顏色革命」。

而在今年6月14日的《人民时报》又用整版刊登5名学者的署名文章,警告「顏色革命」的灾难性后果,其中一段的文章这样说:「西方敌对势力长期以来 始终没有放弃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始终没有放弃顛覆中共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政权的图谋。因此中国必须要在观念上「去西方化」,破除「西方制度迷信」,也要因 地制宜,探索適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与制度模式。

正因为香港的政局有所浮动,《人民日报》提醒中国人要认真看待「阿拉伯之春」已使人民付出沉重的代价,也成为乱局的最大牺牲品,岂可掉以轻心?

一句话:阿拉伯之春不可取,一切以各国的国情为准。

前一篇新闻沉痾宿疾笼罩国阵
下一篇新闻希腊人抢购比特幣保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