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21日讯)继去年中国双李(李健、李荣浩)一下子闯进金曲奖占了10席入围名额后,今年金曲奖,换了一批香港面孔,张学友、陈奕迅、莫文蔚、方大同攻进各奖项,于是有人说:啊,怀念的80年代香江热潮又回来了吗?直接说结论,恐怕只是巧合。

Advertisement

台明星崛起 团队迈向国际

1998年至2000年的千禧交替时期,台湾终於有「土產」明星诞生,张惠妹、周杰伦、五月天、蔡依林、王力宏、S.H.E等,都是这段时期前后出现,並逐渐成为歌坛砥柱。

香港还是陆续有歌手赴台,陈慧琳、Twins、谢霆锋、容祖儿等人还发了华语专辑,但后来各自有事业盘算与际遇,之后除了陈奕迅、莫文蔚和方大同等固定发片外,何韵诗在台也拥有歌迷,而邓紫棋更是近期大放光芒的一位。

邓紫棋(左)近年在《我是歌手2》爆红之后,纳入更多台湾歌迷。张惠妹「天后」地位不用多说,《乌托邦》巡演之后,她更晋身「女王」级別, 为台湾乐坛增色不少。
邓紫棋(左)近年在《我是歌手2》爆红之后,纳入更多台湾歌迷。张惠妹「天后」地位不用多说,《乌托邦》巡演之后,她更晋身「女王」级別, 为台湾乐坛增色不少。

但袁永兴点出一点,即使这次入围金曲的香港歌手,他们的製作团队也是国际化的,莫文蔚用了日本与中国团队、张学友有大量的国际团队、方大同不是纯港產、陈奕迅是北京「火星电台」与台湾(或称新加坡)林俊杰的合作。

也许在音乐无国界的时代,地域並不是音乐的定义之一,跨域合作创造出好的音乐,与出生地无关,「香港热回归」的说法,也就显得狭隘了。

港製转台製 港热集体式微

中间也经歷质变,从最初不少翻唱歌、用香港班底、直接將粤语歌填上华语词的「港製」,到后来变成创作、企划皆是台湾团队、只有歌手是香港人的「台製」(如孙耀威、陈晓东等),適时隨本地市场变化调整,这样的转化也延长了热潮。

陈晓东(左)的作品如《心有独钟》在早期的华语乐坛也是耳熟能详,而孙耀威的《认识你真好》也是K歌之一。
陈晓东(左)的作品如《心有独钟》在早期的华语乐坛也是耳熟能详,而孙耀威的《认识你真好》也是K歌之一。

那些年,那些络绎不绝的过江鯽带进了「保母车」文化,还有些高档的鸡汤店、火锅店、西门町的滷味,都获得港星加持。

港式娱乐的华丽包装,令人目眩神迷,但流行文化就是这样,来来去去,加上香港因台湾市场小,娱乐业本身也在挣扎中,几年下来,港星热似乎集体式微。

星味时尚味 港星带来刺激

如果你年纪够,那么一定曾经有一段时间,案上有很多香港歌手的卡带或光碟,曾经歷过电视上、广播里都是香港歌手天下的时代。

那个时代大约是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乐评人袁永兴说,是天时、地利与人和,让港星成功打进台湾,当时刚解严,需要新鲜的刺激,而香港因地理接近,加上港式娱乐的星味、时尚味,一切水到渠成,让张国荣、谭咏麟、梅艷芳及张学友等,打了美好的整体战。

方大同是近年闪亮的一颗星,三度入围最佳华语男演唱人。
方大同是近年闪亮的一颗星,三度入围最佳华语男演唱人。

这其中,张学友无疑是港星代表,《吻別》一张专辑大卖136万张,成为「歌神」这名衔的重要基石。曾接触过第一批港星的环球唱片经理人戴大伟分析, 香港很早就有颁奖典礼、开演唱会的风气,表演上更舞台味、更时尚,创造出更多巨星,加上《楚留香》等戏剧在前带领,港星一进台湾,就带来刺激。

之后,林忆莲、郑秀文、草蜢,四大天王成形,甚至郭天王根本就是从台湾起家,一支摩哆广告爆红,再以华语歌曲《对你爱不完》奠定偶像地位,在台湾发了几张华语专辑后,这才红回香港。后来的港星还有梁咏琪、莫文蔚、杜德伟等人,香港热持续十多年。

郭富城的《对你爱不定》是经典,也奠定他的华语乐坛的地位。
郭富城的《对你爱不定》是经典,也奠定他的华语乐坛的地位。
前一篇新闻殴林俊杰男子潜逃兰屿 打工换宿不成遭逮
下一篇新闻【金曲奖】李荣浩颁新人奖 戴佩妮颁歌后怕凸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