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庭河

Advertisement

坦白说,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似乎在扮演一些相对「开放」的社会中媒体经常扮演的「第四权」角色。虽说他当前所「咬紧」的一些案件,也不是没被 一些媒体,尤其非主流媒体所揭露、追踪过,但却对当权者好像没构成多大压力。某些当权者的文胆和忠心媒体还一径给有关「猫腻」扑粉、消毒、解套,甚至反过 来谴责或埋怨民眾「嗜腥」,偏爱「危言」。

说来讽刺,马哈迪从来不是第四权的「好朋友」,如今却似乎帮了媒体的大忙,为其把「监督当权者」的进路踏平、拓宽了。如此现象,诚说明了政治的弔诡,然其確切反映的还是本国一项悲哀的事实:唯有「强人」,才有办法监督「强权」。

当然,马哈迪所指控者,虽有一定依据,却未必全都是事实,毕竟其当政时的「司马昭之心」和「辣手」,人们也不是没领教过,所以有理由保持「审慎」。 然若社会能有一足够自由的言论和媒体语境,加上相应机制,这本不该是个问题,因媒体能主动且独立地追查真相,不用仰赖马哈迪。问题是:有如此语境吗?所 以,人们只好等著看较有「本事」或「背景」的政治人物如何去挖出更多內幕和隱情,才能再通过媒体瞭解更多真相。

巧妙的是:当下也开始听到针对马哈迪的各种「追討」了,这可能纯属当权者的某种「反击」策略,设法「镇住」前者。惟这是否也能爆出更多从未公佈,或者过去媒体不敢报导的真相,也挺让人好奇兼期待的。

施政透明、讯息公开乃民主的基本条件之一,如果此番「两雄爭斗」能够释放更多真相、鬆开更多禁忌,诚能为百姓造福!就怕两者一来一往中產生「共识」和「默契」,拒绝暴露、纵容更多以免两败俱伤,那就没戏了。

总之,马哈迪此番「横空出手」,把已经被反对党、非政府组织、非主流媒体等好不容易揭开一些些的地毯揭得更多、更透,其本意虽未必「为国为民」,但 总算有点功劳。不过,也许更重要的是社会必须醒悟和反思:本国疲弱的第四权,竟沦落至必须靠强人来「拉一把」?如此戏剧化的「转折」,挺叫人尷尬。事实 上,强人始终是靠不住的,若珍惜第四权,还是该从体制「手术」开始,剔除威权。

前一篇新闻华教內斗,血跡斑斑
下一篇新闻测试您5年内会不会死 ? 准确率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