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庭河

Advertisement

有些政客总是相信选民是不理性的,所以才不选择其政党,而去投那「问题多多」的敌对党或政治联盟的票,害得其人马输掉。也许,的確有一些选民 真的不是那么「清醒」,所以才容易被所谓「廉价」、「煽情」、「虚假」的政治宣传所「蒙蔽」、「误导」、「蛊惑」等。惟若有关政客总是如此「自我正確」, 轻易看扁、看低选民的分析力和自主性,恐怕前景堪忧。

事实上,不是所有选民都如政客以为的「懵懵懂懂」地被其政敌「拐带」了,而关键更在于其自家候选人、政党或政治联盟的问题更多、更严重,甚至更匪夷 所思,选民从宏观大局著想,经一番盘算,还是选择了其敌对者或竞爭者。某些政治理想主义者或觉得选民如此挑「比较不烂」的很「不正確」、「不上道」、「不 纯粹」,惟难道有可能等到圣人出世才来做选择?

政客从本身角度和立场出发,也许总觉得自家没啥问题,或者敌方的问题更严重,所以实在难以理解选民的决定,这本也算是挺「自然」的事,多少可以「同 理」。不过,急于认定选民墮入非理性,包括动輒贬低其人为敌对党的「死忠粉丝」,这种態度,恐怕也不见得有多少「理性」。一味抱著如此態度来看待输贏,往 往就会一败再败——败在不知自我检討而轻易怪罪他人。

对于精明的选民来说,不知自我审视、检討、纠正和奋进,光懂得挑政敌痛脚大作文章,或动员御用文胆,甚至媒体来给自家化妆、给对手补枪的政党,显然 是「前途无亮」的,尤其若这政党还是理应享有更大权力和权能的「执政党」的话。毕竟「权力越大,责任越大」,人们对它的期望、衡量或批判也就更加严格、乃 至苛刻。若其无法表现的话,选民「移情別恋」乃相当合理的事,如此反应,一点都没「不理性」。

质言之,今天某些时评家、社团领导和媒体人,有意或无意地呼吁、鼓吹多把监督和批判角度对准在野党,这当然也有其意义,惟若太明显地「放过」或「迴 避」执政者,对在野者或相对在野者则尽情曝光、大事鞭挞,反而是有点「不靠谱」,难怪其公信力会逐渐下滑,甚至被民眾唾弃。很典型的是:这些人之中,有的 被杯葛或漠视后,也会赖民眾「不理性」。总之,责怪他人「不理性」,往往是某些人纵容本身「不自省」的烂借口。

前一篇新闻想像马华暗搞董总?
下一篇新闻老马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