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过铁人三项(Ironman Triathlon)的人士,一定观赏过铁人界的贺特二人组(Team Hoyt)的影片,伟大父亲Dick Hoyt带着脑性痲痹患者的儿子Rick Hoyt参加铁人三项,两人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完成终极挑战?这份坚强的意志力,无疑出自父子俩深刻的爱。
衡量自身能力
靠运动换健康
铁人三项别于一般比赛,事前功课一定要做足。
许为明于受访时坚认,参与铁人三项,无疑是希望利用运动换回健康,靠的就是持久的耐力和意志力,但切记要懂得分配时间,也要拿捏好本身的能力、经费问题等。
谈起参赛经验时,他表示,铁人三项的游泳地点会选在湖、河或海上。
结伴同行以策安全
他分享,很多挑战者明明很会游泳,但一下水就自然产生恐惧,甚至呐喊救命,主因在于他们未能克服心理障碍和恐惧。
海水属咸水,下水时会失去方向,再加上水深,这些都是部份挑战者从未试过的“游泳池 ”,也因此,挑战者一定要在赛前安排试水。
由于上述运动都有一定的危险性,他建议要结伴同行。他举例,在海里游泳时,他会寻求友人相伴,确保每次训练皆为安全,一旦发现自己在水力挣扎或抽筋,马上丢救生圈急救。
他再说,一般泳池都有指引线,但如果赛场是湖、河或海面,水上漂浮会让人不知觉的害怕起来。此外,从起点出发时,还要避免参与者碰撞及其他意外的发生,这些都是需要学习的。
“所以,每次在游池训练时,我们就是要假设这些情况,万一到中间要如何克服困难,继续前进。在训练过程你也不会孤单,就此放弃。”
拐腿照样骑脚车
他在举例,完成脚车项目后,挑战者多是带着抽筋的脚和发麻的屁股继续往前,为了完成挑战不惜一拐一拐前进。
他笑道,好笑的是,他们还懂得在镜头前露出笑脸,留下难忘的记忆。
除此之外,他补充,在参与比赛时,也可从其他参赛者的身上学习,包括他们如何排除困难,然后自己在找人指导。他强调,即便有人指导,也要看本身的意志力,最快乐就是过了拱门的那一刻,那份快乐是很持久的。
“其实每一次的铁人赛都会让你铭心刻骨,就算接下来还没有比赛,自己也会维持运动,保持住自己的健康。
当中,我们会吃尽苦头,运动伤害如﹕脚板脱皮气泡,屁股发麻。但我们还是背着炎热的天气不断训练自己,而且三项要平衡,同时,也从参加赛事中找经验。”
他们也明白,漫长的运动累且闷,因此,他们向往并欢迎爱好运动者一起训练,亦相信在在训练当儿会得到更多启发,甚至可在运动中寻找乐趣。
每次的比赛,他们都看到挑战者跌倒在地,累倒在地上狂吐,甚至是体力不支撞向墙壁,种种的意外都叫旁人看在眼里,但他们却是顽强地站起来继续往前进,只因铁人三项的标语﹕没有不可能的事。
许为明:赛前功课非常重要
许为明接受《诗华日报》访问时分享其对运动的热爱,由访谈开始至尾声,受访者们都脸带笑容,似乎不被人们口中所谓的“不可能的任务”击败,对他而言,一脚跨过拱门的那一刻,再累的身躯,再严重的伤势,再大的痛苦,那只不过是小事一桩。

刚开始接触铁人三项,也是从网络搜寻开始,他强调,并不是懂得游泳、骑脚车或跑步的人就一定挑战成功,赛前功课非常重要。目前,铁人三项在我国设有两站,分别在布特拉再也和浮罗交怡。挑战者可自由选择其一项目,而超铁项目是不允许接力(由不同挑战者接力完成)。
回想当年,许为明和来自美里的好友赖振权一同壮胆参加多项铁人三项,当然,他们的体力并非从参加铁人三项中锻练出,更认为倘若事前功夫做得不足,到头来只会造成运动伤害,甚至无法走到终点,完成所有项目。
是什么动力让这群热衷运动的年轻人?
许为明答: 影响力和持之以恒。
“去年,民都鲁只有我和美里赖振权参加在布特拉再也铁人三项,古晋挑战者居多。

而今年,民都鲁有6人挑战,其中一个是女生,还获年龄组第2名。
感恩的是,好友赖振权一直相伴,一起完成这份荣誉。”
喜欢挑战新事物的他,从半铁、标铁、半超铁一步步挑战,未来也计划挑战超铁。他认为,参加铁人三项一定要有恒心,从报名、训练,直至到现场参赛,很多事要取舍,比如﹕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每天都要长时间训练等。
“平时我们都选在丹绒峇都海边、民都鲁发展局外围、花园城市商业中心一带跑步。”
他们选择把花在健康,而不是花天酒地。他们也发现,人际关系也因此而变好,种种的美好事物会因自己爱好运动后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