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海地区最大族群首推伊班族,其次是马来族,而华裔则是第三民族,彼此的生活文化与习俗一直潜移默化地互相影响、交融与汇通,也因为如此,三大民族数十年,甚至百年来都和睦共处,相亲相爱。
在那里,华伊民族之间的通婚,更是司空见惯的平常事。自然而然,伊班族的传统习俗与玩艺儿,也都让华伊及马来同胞同场共乐,乐也融融。
茶余饭后共同话题

其中最令人乐以称道的,就是伊班族的斗鸡。尤其是在砂拉卓、木中、 甲万等地的咖啡店,一小撮的伊班朋友或是华裔同胞同桌喝茶或进食,他们所聊的话题,十句九句都离不开了“斗鸡”的精彩故事。
据内行人受访时表示,这些乡区人民最热衷的消遗活动就是去斗鸡,几乎每个周末及假日,各地的伊班长屋或斗鸡场都举行斗鸡活动,吸引了大批远近的村民蜂拥而至,来凑热闹的也好,纯心想博一博运气的也罢,这都是民族传统习俗中最血醒、最残烈及武断的玩艺儿,而身在斗鸡场,更显得杀气腾腾。
斗鸡场展现好斗精神

从民族习俗角度而言,斗鸡习俗展现了伊班民族勇敢与好斗精神,因此,长屋每逢大节庆,势必举行盛大的斗鸡比赛,乃是即隆重又风光之事,整个村庄都为斗鸡表演而哗声四起,为庆典增添不少欢乐气氛。凡欲参盛或观赏者都得缴付入场门票。门票收费不一,难以一概而论。
不过,当今的斗鸡活动,己增添了“赌的色彩”,一场的斗鸡赌注来回也在于千千声。一个下午可以连续上演多场的斗鸡好戏。

由于斗鸡风气炽热,也成为当地伊华社群的日常消遗之一,因此,饲养与培育斗鸡,不但成了新兴行业,更是一门“专业”。如何培育出斗鸡场的“常胜军”,专家自有其一套看家本领。
“斗鸡王”调教有方
一名被誉为当地的“斗鸡王”受访者表示,他确实热衷以饲养斗鸡,并对斗鸡品种的培育、饲养、训练及操控都经常年累月的经验,而总结出来的一套心得。所以,我们相信,如果他认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这名不愿名字上报的“斗鸡王”不讳言,他所培育的斗鸡,也为斗鸡场取得不少战胜荣誉,甚至有屡战屡胜的记录,战绩一片长虹,所以一些斗鸡鸡主听闻“斗鸡王”的斗鸡下场,都会脚软。
据他了解,斗鸡活动,在砂州各省各地三不五时都有举行。只要有伊班长屋的地方,就有斗鸡场及斗鸡活动。如今不单是伊班族热爱,华裔同胞及马来人都会迷上斗鸡。
斗鸡就是一场竞赛,所以涉及一些金钱性质的赌博,乃是难以避免的事实。 不过,其影响力有多大,却是见仁见智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