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敦不喜欢自己是个女生, 我告诉她在生理性別上她是女生,这是事实,除此之外,她可以隨心所欲。她不领情,全然不知世间有重男轻女之事,於是我给她讲了一个父亲骑车把初生女婴载到山上扔掉的新闻。
事实上小敦长得很像男生,看照片如是,见本人亦然。许多朋友看脸书以为我生了儿子,或路人搭訕聊了半天才「惊悉她是女儿,连忙「安慰」说:「她长这样会带弟弟来!」这类谈话,在小敦渐渐长出女儿样態才消停。
早在小敦初生未满月,我就收到亲戚送的「包生仔」秘方。我知道这不值得生气,但我警惕。养育女儿务必严防的性別偏见与结构暴力,必须从零月开始。
生女儿是我们所盼, 但养女儿的「难处」是后来才愈发有所体会,充满挑战和考验。我坚定地以养育一个不含社会性別的「人」为目標,却不忘夹带唯有养「女儿」才成立的各种叮嘱;我作为传统教养下成长的女儿,想將自己的女儿养育成性格健全心灵自由,或起码心理没有文化负担的人,反而更意识到自我镶嵌和內化的结构包袱。
抵挡社会性別偏差
因此当我承认女孩子比较「吃亏」时、当我脱口而出妈妈对我的嘮叨时、当我不得不教导孩子生理结构差异与男女之防时,我都默默地从反身中领悟,小敦成长中最要防范的,首先是我这个结构枷锁的再生產者,正如「包生仔」秘方从来都是女人在传递的。
朋友说女人婚后才感受到性別结构的偏差。其实不然,我们只是比较幸运,是受父亲欢迎和疼爱的女儿,「会读书」让我们受困较浅,学歷也增加了我们反抗的资本,或者说知识强大了我们对抗的姿態。但父权结构无所不在,在日常实践和资源分配中落实,在细微末节之间贯彻。
因此小敦必须瞭解,即使在原生(核心)家庭可豁免於父权的戕害,但她也要觉察並学会抵挡外在顽强的社会性別偏差。这是我要和她共同完成的功课。又一次我通过养育孩子得到自我修復的机会。
我经常为洞察性別歧视而愤愤不平。弔诡的是,你生气你就掉入结构的陷阱。同样的,当你在女儿未满月就收到「包生仔」秘方,你生气你就输了。该秘方有一条曰:「隱瞒此药短寿十年。」於是我將它贴上脸书,公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