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几乎人手一支智慧手机,随时随地上网,这个世代的人可能很难体会,在网路发达之前资讯成本有多高,以找工作为例,除了买报纸看广告之外,还有蓝领族要走遍工厂大楼、看招聘广告。
一般民众刚开始「上网」,其实并不方便,网路初开用Modem上网之时,线路要跟电话共用,一上网就接不到电话,要等家人打完电话才能上网。当年上网速度只有28k,下载一段3分钟影片都要花几个钟头、通宵完成,后来慢慢升速到33k、56k,感觉已是惊人进步。
根据香港《苹果日报》报导,Yahoo!(1994)是第一个因网路而诞生的大名,因为当年大家仍以黄页分类的逻辑找东西,都会去Yahoo!分类目录找寻相关资料。当然,1998年Google搜寻引擎出现,很快改变了大众的习惯。
可以上网接触全世界有如另一次宇宙大爆炸,人人都想有自己网页,Geocities(1994)是首个可以免费登记可以自设网页的地方,网友要由头到脚打造自己的结构内容设计,那个「静态」网页的年代,当然不及后来部落格(blogger)年代、背后有资料库管理简单易用的「动态」网站方便,只是,blogging也被追上,不如YouTuber或Facebook、Instagram KOL(Key opinion leader,关键意见领袖)抢眼。
上网交友的时代由ICQ(1996)开始,可以在目录上找寻某某国家、指定性别的人,缔造网路情缘,很多人挂在聊天室多于上网,不断期待那「喔噢」声(讯息通知);因应人类文明进化,网路文字崛起,由LOL到 XD 到(>y<),不懂就落伍了;只是其后MSN messenger(1999)推出横扫市场,ICQ就886(掰掰了)。现在早被WhatsApp、emoji抢了锋头。
Online game(线上游戏)是玩chat的绝配,首先要装Flash plugin,又或Java,又或Windows的Active X,曾经是玩game看影片看动画必备,自从HTML 5标准推出一统天下后,非标准plugin江河日下。
那些年上网看影音,终于出现伟大的「串流」,不用呆等而可几乎即时看片,当中有一代影视制霸Real Player(1995) ,那是YouTube(2005)推出前的事;听歌,很多人都会去Napster(1999)下载,差不多连音乐行业也被摧毁,幸而大家现在都习惯了上Spotify之类的正版途径听歌。
一开始上网一定用Netscape Navigator(1994)作浏览器,只是后来微软借Windows垄断,98年开始强推Internet Explorer,以自家定义制式横行,上网曾经出现一段黑暗时期,不少网站办理网上服务如登记、理财非用IE不可,幸而现在不论你用Chrome、Firefox或Safari,都能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