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互联网时代降临,任谁都能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贴文及意见,地方议员亦是如此,偶尔会將地方问题及解决方案上传至社交媒体分享,藉此平台与民交流及提升民眾对社区问题的意识。
惟网民对此举有褒有贬,有者会给予支持与鼓励,但有者则认为,地方议员与其花时刷屏,在网海「炫战绩」、「晒功劳」,不如实务干活,解决市区问题。
因此,本期《东方热话》邀来2位怡保市议员陈慧沁及陈日兴,针对人民代议士將地方问题上传至社交媒体分享的做法,展开討论。
陈慧沁认为,將接获的投诉及社区问题上传至社交媒体的做法,不仅方便市民关注地方问题,也能达到教育民眾的效果,如地方议员在贴文中倡导勿隨意丟垃圾,以及对体谅清洁工友的艰辛作出呼吁等。
「不过,令我最顾忌的是网络世界无界限,地方议员无法预算网民在贴文下留言的言论导向,唯恐网民们一言不合,挑起爭端,造成人身攻击、誹谤及抹黑等铺天盖地的骂战。」
有鑑于此,她指地方议员有责任避免网民骂战及发表攻击性言论的发生,所以在上传任何事件及照片前,先自行过滤及斟酌状况,思考贴文上传社媒的必要性及影响力。
「上传后会造成什么反弹,例如会否对某方造成伤害、贴文影射的犯错者会否被『人肉搜索』、会否令某方陷入一波又一波无尽头的谩骂声浪中等等,都是地方议员所须注意的情况。」
她举例,凡涉及犯错者的照片和身份,地方议员不应该直接上传至社交媒体,理应直接联络执法单位,交由执法官员採取执法行动便可。
陈日兴对此表示赞同。他补充,地方议员在处理地方问题后,偶尔会有意將相关问题及照片透过社交媒体,与民眾做分享,让民眾有所提防或避免犯下相关错误。

批判性思维强烈
「儘管贴文分享是基于好的出发点,但网民的批判性思维愈来愈强烈,难免有的偏激网民会在留言中发表不负责任的留言和攻击,以围剿、討伐及冷嘲热讽对待涉事者,甚至大费周章地留言与相关课题无关的意见和看法。」他也认为,在惊涛骇浪的网海中,地方议员还是步步为营为妙。
「无论如何,地方议员必须在上传贴文的目的及其所能造成的影响中取得平衡,勿弄巧反挫,让地方问题促成网络霸凌事件。」
直接联络投诉 问题更易解决
陈慧沁指,社交媒体不仅于地方议员单方面上传贴文,市民也常透过社交媒体向议员投诉问题,但她坦言,透过此方式处理市民投诉容易產生误会与误解,所以较倾向以直接联络对方的方式解决问题。
她强调,在人人都使用智能手机的时代,確实有许多市民会透过社交媒体贴文、留言及私下信息等,向地方议员投诉问题。
「社交媒体的信息仅有冷冰冰的字眼,难以捉摸对方的语气、声调及情绪,容易產生误会,所以我一贯的做法是,让网民留下联络號码,我再致电询问他所需帮忙的详情。」
对此,陈日兴也表示认同,並指社交媒体传达信息容易误解对方的意思,或对方错误解读议员的回应,因此在接获投诉后,都会要求以电话联络或见面沟通,以了解详情是较为合適的方法。

解决民生是议员本分
每位地方议员都有各自固定「照顾」的区域,若市民在社交媒体看见议员贴文提及自家区域的地方问题时,容易因地理关係,而特別关注该名地方议员的社媒。
陈慧沁透露,部分地方议员在上任后,都会设立个人面书专页,將任何管辖区域的地方问题上传至专页,以此分享予其区域的市民。但她表示,本身並没有设立面书专页,仅以个人面书户口分享讯息。
惟,她不否认,地理接近性是吸引市民关注她社交媒体的主因,但有者也可能正面对相关问题的困扰,而產生心理接近性,进而导致相关网民更加注意及跟进问题解决的最新状態。
此外,她补充,地方议员不该將所有的问题和「战绩」都上传至社交媒体,尤其是身为地方代议士的分內事。
「有些问题是地方议员必须去解决的,譬如路灯坏了、路洞及野草丛生等,此类问题是市议会本身就该定时去处理的问题。惟,因种种制度或安排上的问题,让工作耽搁。」
陈日兴则指,当地方议员將问题及解决举措上传社交媒体后,受眾不全然是议员本身管辖的区域网民,也包括其他区域的网民。
「当他们看见此类贴文后,他们瞭解原来当地发生问题时,是可以联络本身区域的地方议员协助处理或透过电子投诉解决等。故此,他们在日后就学会如何处理问题,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他指新政府甫上任数个月,市民难以在一朝一夕间感受到社会氛围出现变化,但至少在议员透过社媒教育的方式中,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民眾摒弃违例及不负责任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