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伦敦、北京27日讯)英国《经济学人》日前刊出探討中国人对猪肉需求的文章,直指中国人食猪慾望贪得无厌,產生污染等问题更危害全世界。报导刊登后引来中国传媒连番发炮,反讥英国菜式种类贫瘠、西方人食牛肉危害更大,批评该中国威胁论「滑稽可笑」。
中国官媒週五的报导中,反讥英国菜因种类贫瘠、原料单一、造型不美观,常遭中国网民取笑。观察者网指《经济学人》以尖酸刻薄见称,並引网民留言讽刺英国人「只会吃炸鱼薯条」。《21世纪经济报道》短评则指西方人消费牛肉所消耗的资源更多,对气候危害更大。
《经济学人》12月20日发表的文章標题为《中国的猪:猪的帝国》。文章称,中国对猪肉消费「贪得无厌的慾望」是这个国家崛起的象徵,同时也是对全世界的危害。
文章先从古代中国人用猪祭祀祖先开始,详细敘述了中国人消费猪肉的歷史。当说到现代时,文章指出,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猪本身的影响是最明显的。
吞全球一半饲料
目前的养猪场已走向工业化,通常是国有或者跨国公司,每年生產超过10万头猪。猪在金属板条床上生长,几乎不见阳光,极少能获得交配。目前,3种外来肉用猪品种占中国猪95%,而中国有个国有的猪种基因银行来保存国內猪种的基因。
文章认为,中国人对猪肉的热衷,让这个即將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国家「受害」,同时受害的还有亚马逊热带雨林。为保证猪肉价格稳定,中国政府建立了全世界首个国家猪肉储备,干涉市场价格,还有养殖授权、税收刺激、低息贷款和免费动物免疫等支持养猪的政策。
文章还援引一位「伦敦专家」的话说,中国政府2012年为猪肉生產补助了220亿美元(769亿令吉),相当於每头猪补助47美元(164令吉)。
文章接著指出,中国政府以食物自给为荣,但养猪工业的巨大消耗——每千克猪肉需要的6000克饲料,中国却不得不从海外进口。另一名专家则表示,「全球一半的饲料作物都被中国猪吃掉了」。
最大水土污染源
美 国穀物委员会预计,到2022年中国需要1900万到3200万吨的玉米。因此巴西和阿根廷都在毁坏亚马逊雨林製造耕地,种植大豆。《经济学人》称,整个 植被种群都被牺牲,「用来养肥中国猪」。而阿根廷每年生產的800万吨大豆几乎都被送往中国,一些地方的农民则使用可能导致后代畸形和癌症的除草剂。
此外,《经济学人》还指出中国饲养滥用抗生素、养猪造成污染等现象,批评中国养猪行业「管理混乱」、每年排放数十亿吨的污染物,是中国「最大的水源与土壤的污染源」。中国养猪製造的污染物里还有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是比二氧化碳强300倍的温室气体。
文章在结尾中指出,现在全球富裕国家的肉食消费量都维持稳定或下降,只有中国的肉食消费还在增长。最后,文章以一句玩笑话做总结:忘了生肖吧,中国每年都是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