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郑庭河

Advertisement

坊间某些评论作者经常苦口婆心地提醒、忠告、呼吁民眾別相信「政客」,有时候费尽心思了却感觉「对牛弹琴」,就会把部分民眾直接贬斥为冥顽不灵的政客「铁粉」。可奇怪的是:偏偏正是看似尤其「清醒」和「高明」的有关论者,有时候反而比民眾更快地跳出来拥抱一些「政客」的承诺和动作。

比如有「政客」趁大选即临而异常积极、慷慨地拋出貌似「糖果」之物,或趁灾难发生而赶往现场「作秀」,正当民眾还在怀疑或姑且「等著瞧」的当儿,就有一些论者忙著为文「分析」,乃至「釐清」所谓「糖果」其实——或应该不是「糖果」;而所谓「作秀」其实——或应该不是「作秀」。唉,前一刻还忠告人们別相信政客,下一刻就主张、催促人们要相信政客了,那到底是该信还是不信呢?

质言之,个別论者对政治人士,经常有自己的判准和立场,乃至理想和期望——而且可能是不自觉的,是以在其心目中,某些从政者实非「政客」,而是为国为民的「君子」,或至少算是不太差,兢兢业业的「公僕」。职是之故,当其为文批判、嘲讽、揶揄、唾弃「政客」之时,恐怕只是针对「某些政客」,而非全部,所以才会根据情况、对象、个案而前后不一地「自己否定自己」,让人傻眼。

公信力大打折扣

进言之,有关论者其实私底下的政治立场和取向非常明確,但偏偏又想表现得客观、中立些,毕竟这样看起来比较「专业」而具公信力。然而,在微妙或紧迫时刻,就难免会因心急「护驾」或「援颊」而「破功」,以至客观、中立不起来了。坦白说,骨子里不客观、中立,却硬要表现客观、中立,反而有口是心非、欲盖弥彰之嫌,除了有点滑稽,更让人对其公信力大打折扣了。

不管怎样,在民主的原则之下,任何论者均有权利相信和支持其所属意的从政者,欲为其摇旗助阵、搭桥铺路都行。同时也有权利不相信和不支持其所不属意的从政者,乃至截然判定其为齷齪「政客」,尽可能对其口诛笔伐、拆台下石的(诚如不少美国人对特朗普的態度)。

惟充其量而言,或许眾论者有必要反思、检討和认清自身其实也没比他人「清醒」、「高明」多少,所以也没条件和资格来奉劝、教诲他人「別相信政客」,乃至动輒贬斥他人为「铁粉」。不然的话,一味叫他人別相信,自己转过头来却相信,是相当尷尬的。

前一篇新闻前妻新欢甜蜜逛街 男4刀刺死情敌
下一篇新闻票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