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恒生
著书﹑印书﹑出书﹐好像是一件很伟大的事﹐这只是一般人的想法﹐有学问者“著作等身”﹐出书那真是家常便饭﹑视若等闲﹐何“难”之有﹗
平凡如我者﹐报上的文章发表多了﹐居然也想出书﹐内子说﹕“还是等等吧﹗多修改修改……。”再等﹐我已经是耳顺之年了﹐这样吧﹗随便印印。算是爷辈留给儿孙的礼物﹐让他们知道“古早”的事﹐总不会错吧﹗对朋友﹐我的解释是﹔“人来到世上﹐转眼就去了﹐如果不留下一鳞半爪﹐岂不是空走白来﹐愧对今生。”
因之﹐1990年《天南地北》出版了﹐虽然有卖﹐有送﹐半卖半送﹐反应还不错﹐我内人也放下了心头大石。这一本《天南地北》﹐“天南”写澳洲留学生涯。“地北”写1988年的中国﹐真可以当作历史﹐也可以作为游记﹐觉得很够意思。
5年后﹐留台同学会要出留台人丛书﹐因为我集蓄的文稿多﹐就抢先出了第一本《铎声小品》﹐有发扬木铎的精神﹐激励“铎声远扬”。想不到留台同学会帮了很大的忙﹐为这一本书大作广告﹐送给了很多远方的客人(尤其是台湾来的)﹐倒真的是铎声远扬了。这是对外﹐对内留台人得到鼓励﹐连续出了13本书。又5年﹐我从众多的文稿中选辑了《无畏无私》﹐第14本留台人丛书问世。何谓无畏无私呢﹖自以为活了这一把年纪﹐到头来才发现只要大公无私﹐就没有甚么好怕的﹐全书主旨在此。此书欣逢全国华人文化节在诗巫举行﹐蒙大会推荐贴上金字招牌﹐十分荣幸。
第四本﹐这可等得太久了﹐不是没有“文稿”﹐而是在求“诗稿”。因为这几年我正在热衷研究旧诗词﹐所以这本名为《云烟–陈瑞麟诗文集》中﹐就包函了很多旧诗词﹐为甚么叫云烟呢﹖你以为诗词这些感性的东西﹐像云﹖还是像烟﹖
本来是五年磨一剑﹐这一剑却磨了十年﹐幸而赶上了第26届全国华人文化节的推介。
第五本﹐《云烟-陈瑞麟八十抒怀》﹐这是一本我个人的回忆录﹐是我家老三鼓励我写的。请看下面的一段对话。
“爸爸﹐你一生经过三个动乱的时代﹐抗日﹐内战和迁台﹐有多么多动人的故事﹐而随后的湖南人下南洋﹐一定也十分精彩﹐为甚么不写下来﹖”
“你是要我写回忆录是不是﹖哈哈﹗小人物也写回忆录﹖”
“爸爸﹐小人物的回忆录才最真实﹗也让学生们了解你﹐儿孙们回忆你呀﹗”
“好像很有道理……”
“八十抒怀”的回忆录就这样开始了﹐加上家人的资料和很多历史照片﹐还是不够厚。再请出家人﹑亲戚﹑朋友﹑学生从侧面描写我……这样就差不多了。
因为赶在我八十生日的那天赠送宾客﹐这一剑只磨了两年﹐算最快了。
定名为“云烟”﹐你不以为人生的变幻就像“云”和“烟”吗﹖﹗
第六本﹐《晚晴诗文选》﹐刚出版。“晚晴”是指八十以后的年代﹐“诗文选”是说其中的62篇文章﹐是从最近发表的两百多篇文章中“选”出来的。一百多首诗词呢﹖也是从两百多首中“选”出来的﹐这好像和第四本诗文集差不多﹐不一样的是﹕1.有八位亲友替我写序文﹐2.每一篇文章都有插图或照片﹐3.最特别的是加入了“旧诗译新诗”和“新诗译旧诗”﹐4.更特别的我加入了诗词新潮流的产品﹕“新声体诗词”和“新制词”。这些诗词的新东西﹑新发展﹐你一定会喜欢。
最后回到开头讲过的话﹐出书并不是甚么大事。当此“晚晴”时刻﹐我真希望还有下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