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斗湖二十五日讯)商业区后巷垃圾槽成环境污染黑区!未用垃圾袋妥善包裹致垃圾散落一地,环境污染亦易于扩散,当局应考虑全面封闭垃圾槽改用大型垃圾桶。
Advertisement
人民公正党斗湖区部公共投诉组主任黄亚伦今日披露,应此间发佳商业区商家投诉指,区内商厦后方的垃圾槽在缺德人士长期滥用和乱用的情况下,已从原有垃圾槽的定义沦落为公共垃圾桶!
上述情况不仅造成所属商店用户长期面对垃圾槽遭滥用而引发的环境卫生问题,更在这一基本设施被迫共用之下,往往垃圾满额而无法处理自身的垃圾,因为垃圾槽有限的公间已被‘外来’的垃圾占得满满。
再者,由于丢弃垃圾的地点并非自身工作或居住的范围,以致绝大多数的‘外来垃圾’都未经妥善包裹,甚至时连应有的塑胶袋也欠奉,而直接把饭盒、食物渣滓等倒到别人的垃圾槽里。如此行为不仅污染他人垃圾槽,更把野猫狗吸引至此,令垃圾扩散制造二次污染。
有鉴于商家无法24小时对垃圾槽或后巷进行监控,即使装有闭路电视也无法阻止‘外来垃圾’的继续出现。以致垃圾槽沦为污染黑区,令商家无法自行处理,因散落一地的垃圾清理工作不在垃圾车及其雇员的责任范围,也不在清道夫处理的工作范畴,最终迫使商家自行处理。
同类情况曾肆虐莎宾都商业区,唯巿议会全面封闭区内垃圾槽,迫使高楼层居民改用公共垃圾桶后,问题明显改善。有鉴于此,巿议会可考虑在巿区各商业中心内推动封闭垃圾槽的计划,以此解决垃圾槽变相成为垃圾桶所引发的环境卫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