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柔佛新山上週六有一群年龄介于13至17岁的巫裔青年在公路上飆脚车,被一辆疑似来不及闪躲的轿车撞上,酿成8死8伤的悲剧。非法飆车在我国已是司空见惯,这起意外再度挑起举国对非法飆车的关注,更揭露了青少年改造脚车、参与「飆脚车」活动的趋势。
为了杜绝非法飆车及避免其他道路使用者受威胁,政府曾採取多项举办醒觉运动等举措,並也提出数项建议包括封路或建赛车场,让飆车族有安全的赛道飆车,但这些建议始终只是停留在建议,並未真正执行。
以公眾的角度来说,公眾常將飆车族问题猖獗怪罪于执法单位没有良好执法,对飆车族抓了又放,让这些飆车族继续肆无忌惮的在公路飆车,威胁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为此,马来西亚人民社警主席关志庭澄清,不是警方不要逮捕这些飆车族並將其控上法庭,其实许多时候警方难以证明他们在公路上「高速行驶」是飆车行为。
他指出,一场飆车活动必须含有主办单位、观眾、明確的赛车起跑路线及终点线,以及由奖金或奖品的组织性的活动,才可被定义成为飆车活动。
检验摩哆是否改造
但他说,我们在公路上所看见的飆车活动,往往是即没有明確路线也没有主办单位及明確路线的飆车活动。
因此,他表示,执法单位在逮捕了这些在公路上「高速行驶」的骑士或驾驶者后,也难以找到证据证明他们正在进行著飆车活动,並將他们控上法庭。
「若他们(飆车族)在飆车的时候撞到人,警方就能起诉他们危险驾驶,若没有撞到人或发生意外,警方也难以定他们罪。」
他也举例,就算有两名骑士在公路上用引擎声挑衅对方后高速行驶,互相较量行驶速度,这种即兴「比赛」也无法构成飆车罪行。
不过他强调,虽然无法做出飆车控诉,但执法单位还是能透过检验车子或摩哆是否改造,而对他们做出起诉。
取缔激起「英雄心」 教育才能杜绝问题
大马超级系列赛量產房车组冠军车手王辉伦指出,要杜绝非法飆车活动的最重要的还是要从教育著手。
他说,一连串的执法行动无法完全打击非法飆车,只会让飆车族萌起「英雄心」来违反法律或是选择在没有执法行动的时候飆车。
王辉伦续说,虽然没有观眾观看飆车也就不会有人想要飆车,但若要杜绝飆车就应该从小开始教育学生飆车的危险性。
他透露,本身在加入量產房车组的赛车行列前,不曾参与过任何非法飆车活动,其中原因是家庭管教及教育严格,因此他认为学校及家长在这方面给予的教育及劝导,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灌输珍惜生命
「许多飆车族都是少年,但他们出了社会,有了工作后就没有再飆车,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成长了,想法成熟了,懂得生命的宝贵,所以从小灌输这样的意识是非常重要。」
关志庭表示,为了让飆车青年了解飆车的危险,警方也会把这些遭逮捕的飆车青年带到医院,让他们看看一些因为车祸严重受伤的个案,甚至是带他们到停尸间看看车祸死亡的尸体,提醒他们珍惜生命。
他劝请,家长应该时刻关心孩子,特別是正值青春期的孩子。
「若警方因为你孩子飆车打给你叫你保释那还算是幸运,如果警方打给你,叫你到太平间来领尸时,后悔都来不及了。」
飆车活动结束后才捉人
马来西亚人民社警主席关志庭说,很多人常常指责警方在遇到飆车党飆车时为何不马上抓拿归案,而是任由他们继续飆车。他解释,警方的逮捕行动都是在飆车活动结束后才开始。
他说,这是警方的標准作业程序(SOP),若警方在飆车活动进行时展开逮捕行动,必定会引起骚动,甚至危害到骑士及其他公路使用者的生命。
他透露,警方通常都会把飆车族的车牌记录並拍摄他们飆车的影片,並在他们结束飆车后逮捕他们,若他们否认飆车的话,警方便会出示影片。
另外,他也强调,不仅是参与飆车的人士会被警方逮捕,观看飆车的观眾都可能会被逮捕,不过在逮捕之前警方需要证明他们是在进行非法飆车。
曾是大马皇家警察的关志庭指出,相比20年前几乎每晚都有非法飆车活动,如今的飆车族其实已减少了超过一半。
他认为,飆车族减少的其中原因是因为隨著网络普及化,青少年多了社交网络等其他娱乐活动,也没有人会特地午夜时分在高速公路旁等待飆车活动,因此参与飆车这种危险活动的趋势也慢慢减少。
另外,大马超级系列赛量產房车组冠军车手王辉伦补充,许多非法飆车族到公路上飆车是因为喜欢追求速度及观眾欢呼的快感,然而隨著时代改变,没了观眾以后,自然也没有人要参与飆车。
他指出,相比正规赛车,在公路进行的非法飆车缺乏安全措施,对骑士、车手或是其他道路使用者来说是非常危险。
他说,「正规赛车就与非法飆车不同,我们在赛车前,主办当局都会申请比赛执照,在比赛开始前会做足防范措施,確保车手能够在最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比赛,避免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