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美里23日讯)中国街后巷的土著小贩中心(Tamu Kedayan或Tamu Lama),只有106名市政局注册小贩。市长赖耀松不明白,为何他们通过报章宣称,有200名小贩反对搬迁,和平请愿行动的人数,似乎比实际人数多出了一倍。

美里市长赖耀松律师今日在市政局月度大会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如斯指出。
他郑重澄清,所述小贩和土著商贩公会代表,较早时已与砂经济发展机构(SEDC)经理及市政局展开了数次商讨会议,土著商贩公会代表亦有出席,并了解市政局已向土地测量局提呈两个拟议地点安顿土著小贩中心的小贩。会议内容,小贩代表和土著商贩公会代表理应都已知道了。
请愿者超越实际小贩人数
“惟初步鉴定迁移的两个新营业地段,仍有待土地局核准,当局有必要审核交通系统,研究需建临时营业或长久经营的小贩中心,需时策划和提呈申请。换言之,土著小贩将因砂经济发展机构进行的发展工程,需拆除现有的小贩中心和安顿小贩问题都受到重视。

赖耀松续透露,初步鉴定安顿该一百多名土著小贩其中地点,是位于KK书局前的空地,但是,该地点涉及交通问题,市政局必须考虑对商家可能造成的不便。
另一初步鉴定的地点,位于大伯公庙旁的空地,但是,这块土地已属于私人发展商,必须取得该私人发展商的许可。初步鉴定的两个搬迁地点,目前只是处于拟议阶段。
赖耀松续解释,该土著小贩中心目前营业的地段属于州政府土地,惟小贩中心的建设和旁边的公共厕所是由市政局建造的。
“这块州政府土地已交给砂经济发展机构进行发展,并非市政局赋予的权力。凡涉及土地事宜,是土地局的管制权限,市政局不会,亦不适宜就土地拥有权事宜给予置评。”
和平请愿反对搬迁
赖耀松续透露,根据市政局的开会记录,砂经济发展机构代表、土著小贩和土著商贩公会代表以及市政局小贩小组,曾在今年1月16日,在砂经济发展局的安排下进行搬迁商讨会议。今年2月1日再次进行了会议,并初步鉴定所述两个拟定新营业地点,市政局亦在会议召开两日后,即2月3日,向土地局提呈初步拟定地段的建议。关于初步安顿计划,土著商贩公会代表亦很清楚。
昨日报道指出,约两百名来自中国街后巷的肯达央土著小贩(Tamu kedayan)中心小贩和一行大马慈善组织与伊斯兰宣教成员,今早集体展开和平请愿,反对搬迁至其它地点。他们是针对砂拉越经济发展机构(SEDC)将展开重建工程拒绝搬迁,并要求在原地继续营业。土著商贩公会会长阿都哈迪艾比亦受邀一起展开和平请愿。该中心小贩主要售卖源自实务的社群的土著森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