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古晋21日讯)一些关心儿女幸福的父母或亲人基于传统的伦理观念,认为成家立业是人生必然的过程,否则就会觉得“不合常理”,于是会将他们对儿女婚事的“关心”变成了“担心”,每逢佳节或团聚时就会忍不住追问他们的终身大事。

Advertisement

家庭治疗辅导工作者潘慕娟认为,已到适婚年龄的单身族之所以对婚姻迟疑不决,主要是他们缺乏彼此承诺的勇气,以及自我牺牲的委身精神。

她说道,催婚其实是出自一片关心,却对单身者造成极大的压力,引发他们的焦虑、自卑,甚至羞耻感。特别由于新年,年轻一代对亲朋戚友“催婚”一事也倍感压力。

但她解释,婚姻是终身的“盟约”(covenant),这跟做生意的合约或合同(contract/agreement)是截然不同的。

“婚姻是一男一女,一夫一妻,一生一世的爱的付出和奉献,夫妻两人彼此承诺和守诺,无论人生或环境有何变化,仍然同心合一,同甘共苦,这才是真正幸福的婚姻,彼此委身,共度一生。”

单身成普遍现象

她称,婚姻是爱的结合与延伸,也是社会稳固的基础。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人们对婚姻与家庭的观念已有很大的改变,现今越来越多未婚的单身族已成了社会的普遍现象。

“当然,有些人对婚姻有恐惧感,导因也很多,例如受到父母或他人婚姻的影响、曾受到感情上的打击或伤害、崇尚自由等,都是不婚的因素。”

她说道,要进入婚姻是需要预备的,缺乏预备的人,心理上不太容易产生成家的念头。所谓的预备包括:

1. 认识和了解自己,包括家庭背景、性格、价值观、理想、人生目标、宗教信仰等。

2. 了解“性”是什么,包括两性之间的生理与心理上的差异。

3. 具备经济上的独立与能力。

4. 培养身心灵的健康,包括独立自主与成熟的人格发展。

5. 了解婚姻的意义、夫妻与父母的角色和责任,以及家庭生活的各个层面。

她解释,以上都是美满婚姻的催化剂,若能做好足够的预备,在与异性交往,乃至考虑恋爱和结婚的时候,较为顺畅愉快。

年轻男女易进入婚姻

另外,她也指出,年轻的男女比较容易进入婚姻,因为他们沈浸在甜蜜的爱情里,不会顾虑太多。

“反而是那些上了年纪的适婚族,看的、听的,甚至经历的多了,也就变得世故起来,从家庭背景到学历、经济等,都需要经过一番考量,往往错过了大好机会,这也是造成有机会成婚却又不婚的其中一个因素。”

于此,未婚的单身者在遇到有心人的“催婚”时,可以怎样应付这种尴尬的场面呢?

她建议,首先要放松自己,不必紧张,更不可动怒,简单回应即可。例如“谢谢您的关心!”、“这是终身大事,我会好好考虑。”

了解后减少过分操心

“但面对父母的提问时,若能花点时间跟他们坐下来谈谈自己对婚姻的想法与期待、社交状况等,让他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自然就会减少过分的操心。不过,对于那些抱定独身主义者,也要让父母明白你的心意,重要的是,活好自己,让父母放心。“

鉴于此,她吁请那些关心儿女婚事的父母们,新年期间若有在外谋生的单身儿女回乡过年的话,请珍惜和他们团聚的时光,与其向他们“催婚”,不如关心他们的“人”,了解他们在外的工作与生活情况,并给予适度的赞许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家庭的温暖与亲情的甜蜜,借此激发他们想“婚”的意念也说不定。

前一篇新闻拨款将被缩减 国民服务计划明年重启
下一篇新闻砂贸消局反暴利行动 充公值2万7803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