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17日讯)中国有个小山村,人口只有5个人,村民的平均年龄为70岁以上,是个「老人村」。村民们远离城市喧囂,享受著世外桃源般的愜意生活,却也担忧日渐衰败的村落。

Advertisement

上述的村子名为「井子村」,位於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陘县大山深处。该村的歷史能追溯到清朝,祖先们从山西大槐树抵达落脚扎根,鼎盛时期人口曾达到200多人。1961年,井子村成为独立行政村。

80年代以后,出现人口外迁高峰,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大山,不再回来。如今,村子里到处可见空无一人的民房,无声地讲述著曾经的热闹与烟火。
80年代以后,出现人口外迁高峰,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大山,不再回来。如今,村子里到处可见空无一人的民房,无声地讲述著曾经的热闹与烟火。

上世纪70年代,井子村还有100多口人。隨著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山外的人们逐渐富裕起来,而身处大山里的井子村村民仍一贫如洗,村里不少年轻人还面临著「找对象难」问题。80年代以后,井子村开始出现人口外迁高峰,越来越多的人陆续走出大山。经过50年的搬迁,如今,井子村只剩下5人,但其中一人被外甥接走过冬,於是这个冬天,只有4个老伙伴相依相伴。

现年70岁的李喊头是井子村的现任村支书。身处大山深处,李喊头桌子上的固定电话是县里特意给村子装的,成为井子村与外界沟通的唯一纽带。平日的村民大会,一般在炕头和饭桌前就会开始。

每天一早,李喊头都要上山一边砍柴,一边巡防,尤其是此时正值森林防火期,他分外认真地巡逻大山。每当路过这些早已废弃的窑洞时,李喊头总要忍不住感叹怀念当年人丁兴旺的场景:饭点一到,村子里的人都端著碗走出家门,大家蹲在一起边吃边聊。

图为李喊头站在一家破败的窑洞內,这户人家是村子里最有出息的一家人,孩子去了北京,父母也跟著出去享福。
图为李喊头站在一家破败的窑洞內,这户人家是村子里最有出息的一家人,孩子去了北京,父母也跟著出去享福。

76岁的老支书李秀患有脑梗,行动不便。李秀是井子村第5任村支书,因为留恋这里的生活,同时也不想给孩子增加负担,他与老伴便选择留在村子里生活。李秀说,这里的窑洞冬暖夏凉,水土养人,不想离开。

76岁的老支书李秀(左)和他70岁的老伴杨栓怀。
76岁的老支书李秀(左)和他70岁的老伴杨栓怀。

73岁的李反成是现任村支书李喊头的哥哥,其女儿已在石家庄市区定居,因为在城市里住不习惯,他选择留在井子村。

此外,出身於井子村现年50岁的李祥庭,指15岁为求学走出去的他已定居城市,父母多年前已去世。谈及离开的原因,李祥庭说因为找不到对象,只能离开。

「年轻时向外跑,现在岁数大了,反而很留恋这里。」李祥庭正在多方联繫,希望能尽快把道路修好,让走出去的人能更方便的回来看看。

李祥庭坐在老家院里。
李祥庭坐在老家院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井子村没有手机信號,但WiFi信號却非常强大,使用时间是每天的上午9时至傍晚5时。不过,村里没人会用这样现代化的產物,只有偶尔来这里的志愿者使用。

此外,村子在经歷了2016年「7·19」洪灾后,原本可以通车到家门口的道路被彻底冲毁,村民进出都靠肩背脚走,极其不便。

被洪水冲垮的山路儼然成为悬崖,垂直落差有十几米高。李喊头肩扛50斤大米,双手紧握绳索,小心翼翼地上山。
被洪水冲垮的山路儼然成为悬崖,垂直落差有十几米高。李喊头肩扛50斤大米,双手紧握绳索,小心翼翼地上山。

2016年,河北省政府印发了《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努力实现1000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这意味著,將有越来越多的像井子村这样的村子出现,年轻人外出打工,老人留守村落。

村民坐在一起,总会忍不住聊起日渐衰败的村落。
村民坐在一起,总会忍不住聊起日渐衰败的村落。
前一篇新闻印度孌童裁缝师12年性侵500童
下一篇新闻【相爱却不能相处】一闻就难受!怪病让她「对老公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