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16日讯)总部位於日本东京的联合国大学和日本环境部週日发表报告指出,东亚及东南亚的旧电脑及旧手机等「电子垃圾」量,在2010年至2015年激增超过60%。
联合国大学分析了12个国家与地区的电子垃圾量,包括台湾、柬埔寨、中国、香港、印尼、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泰国及越南。
报告指出,近几年来,收入增加使得越来越多富裕的消费者购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冰箱、个人电脑和电视等產品,產品使用时间很短,导致亚洲地区电子垃圾量激增。
报告说,亚洲电子垃圾量5年激增63%,总计1230万吨。
其中,中国在2010年至2015年间,电子垃圾量就翻了一倍,增长107%,2015年达到668万吨,位居第一;其次为日本的223万吨和韩国的83万吨。
港新台人均製造最多
另外,2015年电子垃圾国家和地区人均量为10公斤,其中前三名为香港21.7公斤、新加坡19.95公斤、台湾19.13公斤。製造最少电子垃圾的为柬埔寨、越南和菲律宾,人均电子垃圾量分別为1.1公斤、1.34公斤、1.35公斤。
报告指出,中国和一些亚洲地区以往是先进国倾置电子垃圾的地方,但如今亚洲已经迅速成为电子垃圾的主要源头。
研究人员警告,亚洲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必须加强电子垃圾的再循环和处理工作。
电子垃圾包括各种电子產品和手机,非法倾倒或没有妥善处理,这些產品的含有水银和铅等毒化学物质將污染空气和水源,对健康和环境构成严重伤害。
经济持续发展的中国在2011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市场。虽然推出有关电子垃圾的规定,但尚未確立回收机制。
在东亚及东南亚地区,台湾、日本及韩国率先建立电子垃圾收集及回收系统,在1990年代后期开始採用和实施电子垃圾专法,对此有相对较强且有力的执法。
其中,日本通过法律进行家电回收,因此电子垃圾產生量仅增加了13%。但日本人均电子垃圾產生量在各国中明显较多。也存在不再使用的手机放在家中等无法回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