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牙12日讯)荷兰海牙常设仲裁法院的文件显示,中国驻英国大使曾在2013年底致函仲裁法院,要求与仲裁庭主席见面遭婉拒,因为按照法律程序,当事方不得在庭外与法官有单方的接触。

Advertisement

新加坡媒体报导,设在海牙的常设仲裁法院为南海仲裁案而成立的仲裁庭,去年10月公佈一份159页厚的裁决书,解释仲裁庭对菲律宾提出的15项诉求当中的7项有管辖权的决定。

菲律宾调查记者罗布斯翻查裁决书时发现,判词透露了一个之前没有被报导的细节:中国驻英国大使曾在2013年底要求会见首席仲裁员,但被婉拒。

判词第18页第40段落写道,仲裁庭於2013年11月14日写信给中国和菲律宾,提醒双方不应与仲裁员进行庭外沟通。

对於中国尝试私下接触仲裁员一事,仲裁庭直到两年后颁布有关管辖权的裁决书时,才按司法程序的需要,把仲裁案迄今所有的进展一併梳理和列出。

罗布斯认为,仲裁庭这么做是顾及到中国的面子,以免不必要地在仲裁案未完结前,挑起中菲两国人民的情绪。

东盟各国態度不同

另外,香港媒体分析指出,此次仲裁结果或会分化东盟国家。

菲律宾前任阿奎诺政府是仲裁案的提出方,但现任杜特蒂政府上台后,对华態度友善。

至於越南,鑑於中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越南的回应向来较小心谨慎,但越南一直反对中国「九段线」主张,又声称拥有西沙群岛主权,有分析指越南才是长期进行单边挑衅的一方。

相反,柬埔寨倾向支持中国,公开表示不支持国际仲裁法庭对南海问题做裁决。

在南海爭端中佔一席位的马来西亚,选择低调应对仲裁。分析认为,马来西亚要考虑跟中方的经济合作关係,高调表態对外交关係並没有好处,不如安静解决问题。

前一篇新闻南海仲裁结果 五大要点必须知道
下一篇新闻以色列维权组织控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