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诗巫8日讯)相对开设更多供民众申诉的渠道来说,有民众认为用行动取代发言的作法比较实际,可以让民众真正的见到所投诉的民生问题获解决,而不是经过先投诉再反映后等待当局研讨找对策等层层作业、关卡,耗了一段时间之后,才见有人动手改善问题。
更可悲的是,问题反映之后苦等多时仍没有一个合理合宜的答案,或者是应对方式仅属敷衍了事型的,没有给出或作出适当的对策。
传媒科技工艺愈加进步,电子通讯用具的研发并获普及使用,加上网络交流平台的开发民众应该有足够的平台、渠道向当局反映民生意见。
找出问题及时解决
另外,还有的申诉方式包括在社团、政党、平面媒体开设的投诉栏目;以及通过社区领袖、官方部门公关服务人员等。屈指数起来,无论是平台或服务人员的数量多到足够于有效搜集民生诉求,即便诉求多到每天都有。
问题来了,何以众多的民众收集平台多了,民生问题仍未见切实且有效的解决呢?以林开臻路为例子,日前被投诉路面有深坑不利安全驾驶,不久逐见到深坑以沥青填平洞口。然而,离此深坑不远同一车道的另一坑洞却未被铺平。如此处理问题的作法,让人无言,殊不知要评价当局服务态度和办事效率是优仰是劣。
常说,有人的地方就会有问题,实实在在的阐释出问题是免不了,也避不开的。因此,有投诉平台、公关服务台等等单位或栏目顺势产生来接听民众的意见。
致所以收集意见,是为了获取实际存在资讯和资料;而有了资讯和资料以后,应该针对之做科学和逻辑的分析以找出问题原由,之后在情况和条件允许下做出即时最切合情势的更变与对策。
成事在天,成果的效益、影响程力不在人所能掌握范略内;惟,谋事的过程必须要以积极态度以及科学的方式投入其中,方能取得众多人乐见的效果。
总而言之,具备正面思维和处事态度才能把收集民众的民意投诉柜台和服务的工作效益和角色价值挥发出来。
反之,投诉渠道再多,也只个是可有可无的传声筒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