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陀日,又称卫塞节,是忆念佛陀诞生、修行成道及涅槃的日子。卫塞(Wesak)是月圆的意思,是“卫塞迦”(Vaisakha)的简称,正好与佛陀德智圆满、福慧具足、证悟清净、平等、光明的境界相吻合。每年阳历五月的第一个月圆日,佛弟子会对圆满的佛陀合起双掌,忆念伟大佛陀的一生。
佛陀的由来
菩萨(未证悟前的佛陀之称)降生于西元前623年,出生皇族。贵为太子的菩萨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然而当他看到四种景象:老人、病人、死人及修行人。前三个痛苦的景象触痛了年轻菩萨的心,第四种景象令他长久难忘——沉静、超然、寻求真理的修行人。于是,在29岁毅然放下皇权、财富、妻儿,出家修行寻求生命的真相。菩萨修种种极苦的苦行六年。在35岁时,醒觉到苦行非体证真理的方法,所以他舍弃苦行,转修中道,不久便证悟成佛了。佛陀尽其遗生45年弘法广度众生,并在80岁入般涅槃。
领悟四圣谛
如今,佛陀虽然入般涅槃了,但他留下了“法”(佛陀的教诲),以让弟子们摆脱世间烦恼的束缚乃至获得至上的利益,即涅槃(完全苦的息灭)。而唯亲自修习止观禅法,方能证悟四圣谛,达到涅槃。
四圣谛是苦、苦因、苦之灭、灭苦之道。苦为生命的现象:生、老、病、死、愁、悲、苦、忧、恼,厌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因源自执取身心及不理解世间生灭变易无常的真相。任何的烦恼和困难,诸如:愤怒、忧虑、贪婪、怨恨、不愉快、紧张、顽固、悲伤皆因不能如实知见生命本质的真相而无法坦然放下。若要从烦恼中自救,应实践佛陀的教诲, 并非靠膜拜、祷告或祭祀生物而获得解脱。佛陀教导以布施克服吝啬,舍弃对物质的贪求,停止不断满足感官欲望,培养戒德,方得平静安详。进一步精进修习止观禅法来净化内心,消除烦恼,最终达到解脱。
散播“法”的种子
马来西亚法学会将在佛陀日当天,即本月21日(星期六)举办一系列的活动。活动从早上8时30分开始至下午1时30分,其中有供佛、诵经、佛法开示、浴佛、午餐供养、放生等。此外,下午5时30分将有游行活动,有兴趣参与的朋友欢迎到银禧运动场集合。
活动当天也有吉祥点灯会。点灯供佛是传统的立善祈愿的方式。供养灯是供养光明,开启了点亮内心光明的因缘。在佛陀日供养灯更有殊胜胜的意义。供灯者亦可参与供养僧众衣食住药四资具,与三宝结下善缘。在僧团的引导下点灯许善心愿,参与者将能把功德提升为能导向离苦得乐的波罗蜜,进而迈向永恒的安稳与快乐。点灯布施包括个人吉祥灯(20令吉)、合家吉祥灯(50令吉)、随缘吉祥灯(不限数额)。除了现场点灯,法学会也欢迎无法在当天参与活动的信众布施点灯。有意或欲知详情者,可联络Ling师姐,电话:016-8880018或秀芳师姐,电话:011-25182609。
愿大家把握此良机与亲朋戚友一起来兜率天修行林,共度一个吉祥喜乐的佛陀日。借此机缘,大家可以在修行林把法带回家,让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法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