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和声

Advertisement

所谓政治文化,简单地说,便是在政治领域中表现出来的一套特定行为模式。研究东南亚政治者,均会碰到一个术语,恩主─扈从(Patron-Client)或扈从主义(Clientelism)。

它指的是一种纵向的不平等的心理契约,它的运作近似中古欧洲的封建主义,即一个有权有势者,护卫与给予一批人好处;而这一批扈从者,则盲目忠于其恩主,唯主子是从。不讲大是大非,只讲人情;而这个人情,也具有功利的交易性质。

在封建社会,视思想传统而定,有些扈从还具有不事二主的死忠心態。只是,在东南亚,通常的情况是,人走茶凉,树倒猴儿散,另寻主子,另建一套纵向的 交易关係。这类人情关係,不讲法也不讲理,只讲情与好处。它不仅见之于一般社会关係中,也见之于政党与官僚体制中。可以说,它也是家父长制与等级制的產 品。

在印尼、缅甸、泰国、菲律宾与大马的政治领域中,扈从主义是颇根深蒂固的活的文化传统,也是导致西式民主体制与法制在东南亚难以发挥其应有功能的主 因。因为,它具有唯上是从,只向主子负责而不顾其他的特性,使得民主与法治常被扭曲。而一般民眾也不以为忤;因为,它是植根于民族文化中的活传统,大家多 视其为不成文的既成规矩。这套传统的运作理则是礼尚往来、投桃报李。

中產阶级背叛民主?

只要主子履行心理契约,给予扈从预期的保护与好处,扈从便会为主子卖力卖命。在官场上是如此,在政坛也是如此。深层地看,这种文化还富有官本位色彩,带有浓厚的官贵民贱的观念。毕竟,传统社会不是个具有人人在法律之前一律平等,也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的制度化保障。

在这种情况下,依附有权势者,確也是个合理的选择。在缺乏人权理念与制度保障的社会中,不依附有权有势者,特別是官僚又依附谁呢?人总是要寻找安全 感与好处的。这种礼尚往来的依附关係,还有更深层文化或宗教的因子在起作用,如因果轮迴的业报观或「命中注定观」(Takdir)。

在东南亚一般上,普罗大眾均具有服从上司与权威的恭顺心理,也较懂得自我克制,不公开批评某人某事,也较不易形成仇富仇官的横向组织,如工会势力不强,阶级意识也较弱,特別是在尚有君主制的国家,如大马与泰国,便较盛行威权、王权与金权这三权。

除了较少数的特立独行的政治或知识精英外,一般人民,包括中產阶级,也通常不具激进性,更遑论革命性。有学者甚至公开说,泰国、菲律宾、大马的中產均是背叛民主的中產!

当然,这些中產也自有其一套可能自圆其说的道理,如民主要生根,需要有相应的文化与经济条件,及適当的安全环境,如没有重大的內外在威胁等。

在多元族群国,中產也可能把族群安全置放在民主人权之上。对政治精英与政党党员,特別是可直接得到好处的党员而言,隨大流、站对边才是硬道理,什么民主、人权、法治、公理、公平选举均不能当饭吃,而找吃才是识时务的选择。

前一篇新闻大马的身份认同政治
下一篇新闻社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