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和声
科技进步,一日千里,是当代社会的基本趋势。这个技术进步,特別是信息与交通技术的进步与成本的低价化,多被视为人类的福祉,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率,增进个人的便利,也促进了自由与人才,信息、资金、就业的流动化。
大体上言,多数人对此均持有正面的態度;只是,也有一些敏感的知识份子认为,科技与信息进步,也有其不可欲的一面。如本应促进人际交往,相互理解的 信息技术,也可能起著疏离人际关係,强化自闭症的作用,甚而至于危及文明的进步,使人变得更加浅薄,也加强反智倾向,「网络烟囱」便是一例。当然,烟囱化 也並非是不可克服的难题。
网络或互联网烟囱(Internet Silos)是指,一些持有自以为是,拥有绝对真理的小群体,会因网络的產生,而可以借用网络寻找同类,声气相通,彼此自我遴选,也自我强化其核心设想。 这种借网络从小眾形成大眾的自我封闭集团,若安份守己,不具改变社会的大理念的话,尚可与大社会相安无事。可若这些密封的烟囱集团,怀有改变世界野心,其 后果便堪虞。如伊斯兰国(IS)类的烟囱。
可见,技术虽是中性的,可人性却难以捉摸,同一技术既可为人类带来更大幸福,也可能带来令人防不胜防的破坏,如无所不用其极的超限战。
还有论者认为,技术进步可能危及自由民主体制或降低自由民主的素质,如信息化虽然可促进个人化、客制化或打散集权,可也可能阻碍主流共识的形成,使小眾化、个人化、分眾化的群体,变得只想听到与看到自己想听或看到的信息,也只与同路人交流。
同路人中若出现异议,便会被排斥,而对外部批评,也可能因同道相互肯定彼此的绝对主义,而对外部批评生出免疫力,变成无法与他者交流,从而也失去了 可能的改错机会。当他们变得越来越不能容忍他人意见时,便会冲击到和而不同,「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胡適语)的自由民主社会的核心价值。这里也列出了大眾 社会或大眾媒体的好坏的爭议。
沦为洗脑工具
大眾媒体虽然可能带来浪费与分心,也可能是產生大眾共识与形塑人际关係的必要浪费。当然,也应看到,大眾媒体也可能受財团或政党控制,成为洗脑的工 具,或是因过度商业化,而使大眾变得庸俗。这就使得类似英国广播公司(BBC)这类公共支援的非营利机构或公共知识份子成为必要。约言之,过度分眾化未必 是件好事。如何让人多听多看不同看法,已是迫切之事。
尚有论者认为,信息化普及使人缺乏耐心;使民主选举与政治变得日趋短视近利。对政治人物言,当选成了从政的首选;对大眾言,他们也要求简短信息与答 案,不想听或看长篇大论的演说或文章;可社会又因科技进步,许多课题变得复杂,难有简单答案与速效速方。在这种情况下,只顾眼前不顾长久影响,便成了常见 的决策模式。毕竟比人气才是硬道理。
按理说,由于科技进步,当代人活得更久更长命,可思维却变得越短线。或许,这就是何以当代越来越少政治家,越来越多政客的主因之一。有真才实学者不 是不屑搞政治行销,便是因不善表演而落选。当代的发达与欠发达国家,政治水平日趋低俗化,越来越难进行结构性改革,是否也与技术进步有关,倒是耐人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