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科技2015年过得並不如意,全年手机销量比预设低標短少1000万部,成长率也骤降。由云端坠入凡间后,小米怎么向投资人证明价值,董事长雷军恐怕要伤脑筋了。
据台湾《中央社》报导,小米以往都会在年初主动公布前一年的销量数据,例如雷军2015年1月4日就在微博晒出2014年业绩。今年却延到1月15日,才由小米总裁林斌在內部年会上公布,2015年小米手机「出货量」超过7000万部。
今年为何延后公布,外界尚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超过7000万部的「出货量」,確实未达雷军2015年初设定全年销售8000万至1亿部小米手机的目標。
此外,若严格定义,「出货量」和「销量」也有別。据小米官方说词,2014年手机「销量」达6112万部,2015年的计量单位却改成「出货量」。这是否等於实际销量,已被打上问號。
2014年的小米可谓意气风发,手机销量年增227%,连带让公司估值衝上450亿美元。当时,雷军甚至发豪语说,希望5至10年內,小米能够在智能手机领域成为世界老大。
时至今日,小米仍是全球估值第2高的科技新创公司,仅次於打车服务商优步(Uber)的510亿美元。但在手机市场日渐饱和,竞爭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小米怎么拿出实际表现证明身价,压力愈来愈重。
生態链扩大 出问题將影响本业
成军近6年的小米以手机成名,硬体版图逐渐从路由器、电视扩展到灯泡、空气清净机等智慧家居设备。生態链虽扩大,但分析认为,小米的风险在於,只要某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反过来影响本业,也就是手机。
就以小米的空气清净机为例,爆出净化数据造假后,上海市相关机关接著公布抽验结果,显示小米的第一代空气清净机品质不合格,產品负面新闻接二连三,对小米整体品牌形象有不小的杀伤力。
另一个挑战,则在於小米难以拓展顾客基础。小米过去靠飢饿行销,並以高C/P值(性价比)的產品培养出一群「米粉」,但也因此被贴上低价的標籤,成为往上爭取高阶客群的「原罪」。
据研究机构国际数据资讯(IDC)报告,当大陆整体和华为等竞爭对手的智能手机平均售价提升,小米2015年卖最好的机种却是锁定低阶市场的红米系列。
与此同时,比小米资源更强大的对手也急起直追,华为2015年智能手机销量突破1亿大关。反观小米手机的销量年增率,从2014年的227%大幅萎缩到14.5%,难保2016年不会面临零成长,甚至负成长。
小米风光之时,屡屡被外界拿来和苹果公司相比,眼见苹果开发电动车的谣言可能成真,小米的下一个成长新动能在何处,就要看被誉为「雷伯斯」的雷军还能变出什么把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