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岩岩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中东三国,沙特,埃及和伊朗。在访问完沙特埃及后,中国媒体与国人无不自豪。
「你看看,我们习主席在访沙特时,4架军机护航,在访埃及时,8架军机护航,並且埃及总统亲自接机…」嘖嘖称讚,內心的优越感爆满而荡漾。
最后一站是伊朗,眾人和媒体在猜测伊朗会派几架军机呢?结果就一架中国习近平主席的专机在伊朗黑色的夜空中闪闪发光。媒体不想再提伊朗…军机…这事,就当从来没有猜测过,部分民眾心中不满,心想:「伊朗,就这么一个小国,有什么牛的」。
不满在心里压著,一组照片又引起了国人的爭执与討论。第一张照片出自伊朗法尔斯通讯社,照片当中,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內伊一人坐在上座,而中国国家主 席习近平与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並排坐在侧坐,部分中国人对此深感不满,有人说:「习大大就要这样『忍辱负重』」吗?还有人说:「天朝神国这样安排会晤的 座次,也太羞辱人了…」
合理的安慰
更巧妙的是,另外一张照片,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採取中间角度拍摄,只拍到哈梅內伊在左侧,习近平在右侧,这样就没有主侧位高低之分,只有一左一右的平等。有人在调侃「国社只有靠拍摄角度安抚心灵了」。
这时,中国外交学者与专家纷纷出来,为大家点亮理性的明灯,找出第三张照片以示证明,在第三张照片中习大大的座位换成了俄罗斯总统普京,並一句话说明:看来,世界最有权势的普京大帝来到伊朗,都得这么老老实实的坐著……
另有专家说:「这是伊朗的政治体制所决定的」;还有的说:「人家是精神领袖,不能和世俗领导平起平坐……」国人见了,愤愤的不满,也就得到合理的安慰了。
不过,大国的臣民需有大国臣民的姿態,不应是挑刺的而是包容的;不应是狭窄的而是宽广的,不应是场面的而是內涵的。
就如同中国主席习近平在伊朗《伊朗报》上的署名文章上所言,中伊两国之交往就如丝绸之路之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贏」,以达到 「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而后就会公正平等宽容接纳的看待:中国的丝绸和伊朗的高超工艺才造就了波斯丝毯的高贵,伊朗的苏麻离青和中国的高超工艺才造就了 青花瓷器的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