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0日讯) 马航在新任首席执行员克里斯托慕勒领导下,放眼今年重新返回正轨。
马航在2016年,预料可迎接3050万名乘客,並获取1030亿令吉收益,而马航现在比过去来得更好,是將各国旅客载送到本区域的主要航空公司。
慕勒曾誓言,马航要在2015年「止血」,2016年上轨道,2017年开始成长,2018年重新赚钱。
除了持续通过裁员削减开支,马航也开始在2月1日起,与阿联酋航空(Emirates)共享迪拜及欧洲的航號。
《马新社》报导,面对中东及土耳其的航空公司晋身「超级连结航空」的局势,马航在2月1日起也与阿联酋航空进行航號共享,除了从吉隆坡-迪拜航线以外,也包括继续飞往欧洲、中东、非洲及美洲等地点。
这將让马航能在每天或每2天就飞往欧洲的38个地点,包括苏黎世、罗马、慕尼黑、法兰克福、马德里及巴塞罗那。这也让马航在削减不赚钱航线之际,马航乘客也能继续前往有关地点。
慕勒把马航定位从部分市场中撤除,直到营运成本具有竞爭力为止,也就是说,马航必须先撤出並重组,才能重新走向成长的目標。
分析家相信,通过这些措施,马航在2016年的表现会更好。
马航经歷2014年两起空难后,2015年改头换面並裁员6000人,接著展开重组计划。
慕勒上任首周就致函全体员工说,马航的重振方案是艰难的瘦身计划,並会大幅裁减6000名员工。为了確保这6000人的生计,马航母公司国库控股也设立企业发展中心(CDC)。
该中心是在去年6月1日启动,截至去年11月27日,总共有3000名前马航员工向企业发展中心登记,其中有1165人成功离职。这1165人当中,包括466名被重新聘用者,650名决定创业,49名则选择提早退休。
除了削减员工,其他措施包括將整体成本减少20%,包括与供应商重新洽谈合约,重组航线,並且重新检討作业流程,以便让马航能跟上全球最佳做法。
慕勒当时指出,马航过去会陷入这番处境,主要是因为成本不具竞爭力,同时在短程航线面对廉价航空的竞爭,同时长程航线则面对来自中东及土耳其的航空公司抢滩,而马航的成本比竞爭对手多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