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庭河

Advertisement

美国2016年共和党总统参选人特朗普禁止穆斯林入境美国的言论的確是超级「政治不正確」,乃至「道德不正確」,遭全球猛烈抨击是理所当然。

惟基本上,人们也不会太担心其倡议会被落实,毕竟当今美国对于世俗性和「国內」人权(「国外」就不敢担保)的信守,大体上是可以信赖的。特朗普的言论已严重冒犯了不论属穆斯林,然其人自有体制上的保障和机制来应对之。

另外,诚如巴黎恐袭尤其受世人瞩目的道理,美国名政客的失言往往也较易被曝光和聚焦,然后被举世声討。相对而言,「非主流」国家政客的类似言论,乃至比言论更糟糕——已实质化为公然歧视、践踏人权的各种体制,反而被轻鬆「放过」。

更荒谬的是:一些经常对如特朗普之流「远在天边」的「恶行」不忘监督、声討者,反而对眼皮底下的制度化歧视尤其慷慨、通融,甚至倒过来批判、揶揄被歧视者「受害意识」太浓。

质言之,近年来本国某些权力人士一再翻炒「基督教国」、「基督教化」阴谋或威胁,就算不比特朗普恶劣,至少也同等恶劣。遗憾的是:大马毕竟只是如黎巴嫩般的「小国」,如此「言论恐袭」,甭说国际瞩目,连国內媒体界、舆论界都对之不慍不火,或欲言又止。

妖魔化基督教

也许正如某些论者所说:恐袭在中东太「家常便饭」了,所以黎巴嫩恐袭不如巴黎恐袭那么耸动而受尽关注及关怀。那本国的「言论恐袭」,是不是已到「家常便饭」之地步了?

尤其可怖和可恶的是,对基督教的敌者化、妖魔化已「合法化」到连国家机构和机器也插上一脚,冠冕堂皇地滥用公共空间和资源来散播其偏狭知见、推行其偏执议程。宗教极端思维之深入当权建制,由此可见一般。

可惜一些无知或假装无知者,包括部分主流媒体,总是对其讳莫如深或低调处理,似乎「特朗普现象」只是外国才有的事,本国则一派「宗教祥和」。

乃至,或还会有些论者开始祭出「不安论」——基督教徒必须「理解」、「体谅」、「同情」一些非基督教徒「歷史悠久」的不安,甚至恐惧。毕竟当下的基 督教还是佔据了环球政经文教优势,其「触鬚」已深入各个角落,掌控了主流话语的生產及传播,而这绝非缺乏既有结构和经验优势的其他宗教可与其「公平竞爭」 的,所以若不能建立一排除基督教势力的「经营」环境,至少也该容许动用国家机器来管控「基督教化」。

简言之,上述逻辑就是须「同理」、「安抚」、「宽容」某些人的不安,不论其是否已如特朗普那样沦于民粹,乃至赤裸裸的宗教歧视或种族歧视。一如美国,大马显然也不乏「特朗普们」,及「特朗普跟班们」。

前一篇新闻IS窃数万护照 扮难民潜入欧
下一篇新闻精英治国下的网络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