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庭河
对于一个已失去自省能力的政党来说,最容易自我卸责、护短、欺骗的捷径就是质疑、抹黑、顛覆其批评者的「正当性」,包括把其人「丑化」、「愚化」、「病態化」、「非理性化」等。
虽说被批评者总有自辩的权利,惟若太急、太过于「自卫」或「自慰」而拒绝虚心聆听、检討的话,长远而言,只会令有关政党的「民望破產」愈来愈严重。
当然,没人敢说「民情」和「民意」乃绝对合理,毕竟某些社会容易滋生「民粹」,惟若政党轻易把部分民间反应皆「大而化之」地定调为「杂音」或「噪音」,不屑于藉之自我检视、更正、提升的话,那无疑是自断生路。
质言之,人民肯对某政党表態,即便是很不客气的嘲讽、调侃、揶揄、责难、指控,只要不是居心叵测的恶意攻訐、无理取闹,至少还表示了其「在乎」,若根本已「心死」了的话,恐怕连理都懒得理了。
尤其对于有份掌权的执政党,人民的期望肯定不会仅限于修补、伸冤、上诉、追討、宴请、派钱、牵线、关说、求情、发文告等「小工程」,而是积极、实质、关键地参与制定国策、督导施政,包括推行改革以拨乱反正。
若连这些都做不到,仅能一再事后「补鑊」、「救火」,甚至还不得不为彰然的滥权、侵权行为「缓颊」、「和音」,那如此执政党,怎能不令人即心寒又火滚呢?部分人因「没眼看」,沉不住气而飆骂,恐怕也情有可原。
弯腰有限度
也许,政党若能掌权而参与决策及施政,即使偶尔「犯错」,人们也不会完全无视或鄙视之,毕竟多少还能寄望其纠正、赔偿。然若掌权而不能参与决策及施 政,经常要为他人(如所谓「小拿破仑」)的胡搞、干扰、失职而手忙脚乱地修修补补,甚至还得动员民间来承担政府本应提供的服务或资金,那还怎能叫人信任和 尊重呢?
毕竟人民推选政党人士上台执政,不是只是当权力「跟班」、「公关」或「买办」,而是直接参与操作国家机器!
当然,在残酷的现实里,每个政党都有其局限,都有突破不了或难以超克的阻难,有时候为了「大局著想」,难免要「弯腰」。不过,弯腰也总有个限度,若 弯到连人民所委託的权能和职责也废弃、典当、遗忘了,那已是对不起人民,就算沦落至如小媳妇或小伙计般经常「里外不是人」,但又怎能期望人民会原谅、宽 恕、纵容呢?
实际上,搞政治不得不偶尔对权势妥协,已是常识,別诬指人民不明白,惟明白是一回事,批评还是一样会送上。政客可以针对莫名其妙的辱骂给予驳斥,但由此而无限上纲地把整票人「污名化」,那恐怕只证明了自身的浅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