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缘
什么时候开始,“丧尸”成了流行时尚文化,丧尸电影电玩周边产品层出不穷,除了恐布版,也有可爱版的,例如多年前走红的“丧尸vs植物”电玩,大人小孩都被一网打尽。
英文是Zombie,从前中文是译作僵尸,给人的印象是披着满清服装,伸出双手跳跳的活死人。许多流行用语都在改变,这些形容活尸、行尸、活死人,行尸走肉的“生物”名称,近年的流行文化一律称之为“丧尸”。
查悉,东西方对丧尸(僵尸)的描述虽然有差异,但仍然找得到它们的共同点:它们都有兽性本能,喜食咬人肉,被攻击者会被传染变成同类。它们形象不外是腐肉、污秽、血渍、破损伤残等。现在也增加了与时并进的特性,比如是由病毒引起的人体异变,行动迟缓,但又有少数行动异常敏捷、力量巨大或有各种特殊能力,攻击人类和其他生物。
丧尸成了现代文学,影视娱乐的流行文化。它在恐怖、奇幻类文学电影电玩和漫画中登场,丧尸迷越来越庞大,甚至现实生活中出现模仿丧尸动作的运动,据说可以解压!?
可怕又恶心的丧尸,却如此流行受追捧,丧尸电影一集集拍下去,观众有增无减,这是什么道理?为什么群众对丧尸如此着迷?
原来,这又成为一门新学问了。研究指出,丧尸能够激起人类对怪兽的恐惧心理,因为远古人类遇见怪兽就会心跳加速,血压升高,释放肾上腺素,出现要战斗还是逃跑的心理。这种危险中带来了恐惧,恐惧中又不失战斗发泄的兴奋,就是丧尸电影的元素。
心理学认为﹐对不同类型的边沿物种,人们向来着迷。而虚构出来的丧尸,介于生物与非生物,人类与非人类之间;那些出现的黏液、口水、屎、血浆和腐肉所引起的恶心,刺激着人们的感官与心理,引发吸引和抗拒相混合,造成既害怕又着迷的复杂心态。
此外,对丧尸和活人的区分,透露出人类本性中对于异己的恐惧和排拆心理。当出现外来者,就被标签为危险份子﹐做出排拆攻击行为。
相对于丧尸电影中的一味攻击,同化对方﹐人们所要学习的是互相尊重和一颗平等的心理,用理智控制本性的冲动,才是正确的生存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