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吉拉

Advertisement

旅台生的工读甘苦谈,是当年赴台升学时的侨生,有参与工读的人,其中一个共同点。

二十年前旅台时,侨生的兼职工读,多半是当时台湾年轻人都不太愿意接触的工作领域,这些多数是需要劳力与汗水来换取酬劳,除非是迫于经济条件的需求,同时会否遇到怪咖雇主,那就要看各人的运气了。

幸运的是,哥是当年同批赴台升学的侨生当中,最迟一位接触兼职工读的,但一路来都遇到不错的雇主。而每每遇到同学中,有人遇到抠门雇主的刁难,都尽量劝说另谋高就,不过这些被刁难的工读生中,并不是每一位都能及时逃离魔掌,只能说也许是上辈子欠了那些抠门雇主的债,今生要来偿还吧!

当哥在系所兼职工读,加上正好参加救国团与及有新工读生来报到,兼职工读的负责范围也有了重新分配后,间中不上课时段和休息时段,多半是待在图书馆里,去的次数多了,就连图书馆的管理小姐都认得哥;没办法,藏书太丰富,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在这方面仍有长足的进步空间。

过了几个季节,渐渐脱离了系所兼职工读,但是并未完全的断绝工读行列,偶尔会因为同学在工读场所上的人力需求,若时间上不会和个人的作息安排有所冲突,也会随同学到岗位上协助。

在离开系所兼职工读前,因仍是工读生,职责所在必须前往附近邮局办理领件,在等待领件的过程中,只见来了个戴着老花眼镜的老外,递出信封要寄件,服务柜台的大叔似乎不太了解老外的表达意思,脸色也显得着急,哥看到这情况,鸡婆性格又起,竟然斗胆的用破破的马式英语和老外沟通,看他或是邮局大叔需要什么协助。
原来,老外是来自美国,想要给家乡的亲人捎信,希望是用快递加挂号的方式寄件,于是自告奋勇的当起了邮局大叔与美国佬的沟通桥梁,让他们完成了各自的任务,哥也顺利领件离开邮局。

离开邮局时,美国佬很绅士的道谢,还给了个美国地址,说改次到美国记得要找他,不过当时觉得美国离哥太遥远,也不是心目中首选要去的国家,就随便收下地址,辗转不知遗失何处去了。

邮局大叔也出来道谢,替他解围,无误的完成服务工作;之后,在参加救国团活动时,待活动完毕返回时,偶尔在台北街头还会遇到邮局大叔,还让大叔请吃了几顿饭,说是感谢当时的协助,真让哥感到受之有愧。

过得秋来冬又至,一年容易又春天,那一段旅台工读的日子,在季节多次更迭后,终于告一段落,而这一段工读的回忆,基本上都算是正面良好的,没有遭遇恶雇主、没有意外在哥身上发生,总算是平安落幕。

前一篇新闻与「苏禄苏丹」有关者 杨德利:如何处置?
下一篇新闻珍妮拉辛邦触和平集会法 案展明年正月开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