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堪培拉27日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报告显示,各种极端气候已让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危机逐步提升。
《澳洲人报》报导,FAO表示,旱灾、洪水与其他极端气候在过去30年日益频繁並趋向严重,导致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威胁提升。
FAO在报告中指出,2003年到2013年间,自然灾害造成的全球损失高达1.5兆美元(约6.4兆令吉),不但超过澳洲一整年的国內生產总值(GDP),更为农业带来莫大的衝击。
FAQ指出,「这些农作物损失等同於3.33亿公吨的穀物、豆类、肉、奶与其他大宗商品」。每当灾害来袭,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可摄取的卡路里吸收量平均减少7%。
报导称,亚洲在农畜產品上的直接损失高达480亿美元(约2033亿令吉),但仅佔农畜產品总產量的2%,非洲受损的多是其他相关类別,价值140亿美元(约593令吉),但佔整体產量的6%。
FAO也透露,跟1980年代相比,自然灾害近乎高出两倍,对打击飢饿与贫穷的目標造成相当大的阻碍。
科学家表示,因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全球暖化,將导致极端气候日趋严重。
另外,联合国气候峰会(COP21)即將召开,超过150位国家和政府元首30日將聚集法国首都巴黎,展开为期12天的会议,希望就全球气候议题达成协议,將全球暖化升温控制在比工业时代以前不超过摄氏2度。
气候峰会可望限暖化
目前各国已经作出达到歷史性水准的承诺,表示將依据各国自身状况来对抗气候变迁。这项减碳计划被称为「国家自主贡献预案」(INDCs)。
不过,美国科学促进会週四出版的《科学》期刊里刊登的一份研究指出,下週登场的联合国气候会议可望对严峻的气候暖化问题做出限制,但只有在这些与会国家能够「起而行」─在长期行动中將言语转化为行动才可能实现。
这项研究的主要科学家伊耶说,如果这些国家在2030年落实INDCs计划,並在2030年之后加速努力对抗气候问题,將更有效避免极端暖化、並且维持气温增加低於摄氏2度。
忧思科学家联盟(UCS)主席基梅尔则针对即將登场的巴黎会议表示,这是自从20年前开始气候谈判以来,全球所有国家首度实际上致力於要成为解决之道的一部份。相较之下,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只有37国承诺减排。
但他也指出,由於这项协议无法对未能履行的国家做出制裁,因此並不看好这协议能约束这些国家达到他们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