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23日讯)中国上月底五中全会宣布调整人口政策,確定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各种生子偏方因而爆红。香港媒体报导,未能「一索得男」的家庭纷纷重金遍寻各类「秘药」追生儿子,甚至炒高各款中成药。不过,香港及中国专家均表示,市面上大多数的「生子药」实际並无科学根据。
「为了夫妻的未来,不再听天由命」、「生男孩必备」,大批广告標语近日满布中国购物网站。
有北京白领赵女士表示丈夫是独生子,第一胎又是女孩,二孩政策下,双方家长都催促要二人追生儿子,赵无奈已开始准备,频频到医院检查。另有市民吴先生亦指与年近40的妻子只有一个女儿,两人一直都希望能够再生一个儿子,考虑到高龄產妇的风险,只有到处寻找各种生子秘药。
价格被炒高8倍
报导指,主治各种妇科疾病的香港老字號品牌「天喜堂天喜丸」虽没在中国出售,但因被指服后可增加生子机率而深受中国夫妻欢迎,从两三年前售价不到100港元,被炒至如今的700至800港元。
一名长年往返香港与北京工作的张先生表示,经常为妻子以及朋友代购此药,该药成分属中成药,含乌鸡、枸杞子、龙眼肉、人参等,可在香港的药房或药妆店购得,惟因在中国並无相关批准文號,故不准在中国销售。
同仁医院传统医学科医生陈陆泉指出,该「生子丸」主要功效应为补血强身、调理月经,「如果月经不调、气质亏虚、肝肾不足或者宫寒的女性,吃这个应该是有一些帮助的」,至於谣传此药可治疗不孕不育,更能提高生男孩机率,是「没有道理可循」。
港九药房总商会副理事长林伟文表示,近日抢购生子丸的「有95%都是中国客,香港妈妈反而很少买。」他留意到近日来港抢购该中成药的中国客增多,而且都是半打半打的抢购,相信是受「二孩政策」开放影响。
药房总商会理事长刘爱国表示,热卖的「生子丸」功效说明中提及,该药丸只作调理月经及补血气,並无提及可增加生男孩机率,相信「只是中国人误解,不断来香港扫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