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年6岁的冯咏彬出生后不久,即被医生诊断为是唐氏儿童。然而,小咏彬却没有因此而失去父母的疼爱,一路在父爱及母爱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不幸的是,他的母亲黄莹仪(41岁),在3年前开始频密出现癲癇症状,严重时每日可病发2至3次,失去行动能力之余,也无法照顾小咏彬,还不时要入住医院,使赚钱谋生及处理家庭事务的工作,一併落在父亲冯德全的肩上。
更甚的是,冯家的窘境不止于此,原本健康活泼的小咏彬,在去年9月开始变得精神不佳,时常流鼻血及肚子越见肿胀,在送往中央医院检查后,证实患上血癌。此晴天霹雳的结果,让已是难题重重的冯家面对了另一轮打击。
妻子患癲癇症
冯德全是一名冰水小贩,每日骑著三轮摩哆到金宝邻近的工业区兜售冰水,赚取微薄的收入糊口,並在11年前与妻子共结连理,婚后一年诞下长子,4年后再迎接小咏彬的到来,小康生活总算过得去。
「3年前开始,患有哮喘的妻子,也患上癲癇症,病发时全身抽搐,即使恢復平静后,数小时內也无法自己行动,连如厕都需要他人搀扶,情况严重时,还得入住医院。」
他说,基于本身需外出谋生,所以在妻子入院以外的日子,妻子都会和小咏彬返回郊区的娘家,以方便亲人照料,大儿子因为需要上学,所以由同住金宝的老母亲照顾。
「直至去年9月某日,当我出门卖冰水时,突然接获妻子娘家亲友的来电,指小咏彬近日无精打采,不时流鼻血且肚子肿胀,所以我立即將小咏彬送入私人诊所进行检查。」
冯德全说,当他將小咏彬送入私人诊所时,医生即对小咏彬的病状感到不妙,要求他们前往政府医院求诊,到达医院后,医生表示小咏彬很可能患上血癌,因此召来救护车將他们送往怡保中央医院,进行更深入的检查。
他说,由于金宝医院设施简陋,他一直抱著希望,认为小咏彬患上的不是血癌,但在怡保医院折腾两週后,医药报告出炉后,他的希望也隨之幻灭。

接受化疗 暂时休学
「星期一、三、五用这3种药,二、四、六则服食这两种药,这个早上口服,这个晚上滴耳朵,还有这个抗癌药,每天都要吃,週一至五吃四分三颗,週六日只需吃半颗……」冯德全从残旧冰箱拿出小咏彬必须服食的药物,並像小学生为默写准备般,念给採访的记者听。
他说,自小咏彬被诊断患上血癌后,就被接回来由73岁的老母亲负责照顾,但老母亲患有青光眼,视力不佳及记忆不好,因此餵食小咏彬药物的工作,都由他负责。
冯德全表示,在小咏彬未患病之前的数个月,已开始在政府学校的特殊儿童学前班上课,只是在开始接受癌症化疗后,抵抗力降低,因此在申请休假。
「医生说小咏彬的血癌治疗期需要2年6个月的时间,目前已过了1年多,因此估计还要休学1年多,才能让小咏彬重返校园。」
他续说,小咏彬虽然是唐氏儿童,不过只算是轻微型;除了学习说话有障碍外,透过手部动作的表达能力绝对没有问题,而且在进入特殊儿童学前班后,小咏彬还会自己穿衣服和裤子了。
「小咏彬不会叫爸爸妈妈,不过会叫负责照料他的婆婆,比如要如厕时,就会在大喊『阿嬤、阿嬤』,然后手指著马桶,口渴时则会比起大拇指,紧靠嘴边。」
小咏彬每週都要复诊
每日骑著3轮车兜售冰水的冯德全表示,虽然妻子及小咏彬都是在政府医院就医,得以免去医药费,但是他们一家的经济状况还是捉襟肘见。
他说,售卖冰水每日所得在扣除成本后,平均只有约30令吉,小咏彬几乎每週都要上怡保复诊,有时候则要接送妻子入院,再扣除週日工业区休假,一个月只有十多天可做生意,每月收入也只剩下数百令吉。
「所幸目前所居住的房子是两名已婚胞姐买下的,因此我们一家才不至于无瓦遮头或投靠人家的生活。」
冯德全也说,除了兜售冰水外,也会不定时在夜晚,前往胞姐在金宝巴剎的茶水档帮忙,赚取十数令吉的收入帮补家用。「至于小咏彬的额外花费,暂时还有入读特殊儿童学前班后,福利局每月发放的150令吉津贴帮补,否则真的招架不来了。」
爱心捐款:
有意捐款者请在新闻见报的6个月內,以支票或网上转账方式,將义款交至本报。一旦逾期,本报將把支票按址退回,或自动转入东方慈善公益基金內,协助其他有需要人士。
採用网上转账,我们的银行户头是Maybank5140-7500-0321 Oriental Daily Sdn Bhd(Charity Account),请把转账单据连同捐款人资料、地址、电话及受惠人名字列出,电邮至charity@odn.my,或传真至03-26926336,不需要收据者无须提供地址。
採用支票者须在支票背后註明受惠者名字(冯德全)。支票抬头写上「Oriental Daily Sdn.Bhd(Charity Account)」,寄至本报吉隆坡办事处:Wisma Dang Wangi,38,Jalan Dang Wangi,50100 Kuala Lumpur。询问电话:03-26916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