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善勇

Advertisement

《当今大马》报道民主行动党社青团之战,打出「杨美盈写中文摆脱精英形象」的標题。推敲文章,这个造句,我再三细读,说实在话,终究不解,隱蔽之意到底想要尝试表达什么。

何谓「写中文摆脱精英形象」?怎么说杨美盈动手写了中文,就能从此摆脱既定的精英形象?这么一问,当可觉察《当今大马》本篇报道界定「精英」的非常荒谬之处了。

不是的,精英不是这个意思。这个国家,写中文的,精英或不皆有。反过来说,也是这样;甭说写英文的,纵然中英兼修,他们群中,自然也有属于「不精英」的行列。举例言之,去岁病逝的沈观仰先生,也写中文。他算不算精英呢?

那么,编辑所示,或是意指「摆脱剑桥精英形象」。就是那样,谁说剑桥精英,一定不写中文?监检视剑桥大学旗下李约瑟研究所(www.nri.org.uk)里的学者,可发现精通中文,比比皆是。

所长梅建军、吴蕙仪、郭璐、舒畅雪、方一兵、郑诚、刘珊珊、卢勇、董桥声、李苗;都是各在不同领域和专业,有所杰出成绩的学术精英。既然这样,写中文有什么问题?

不啻剑桥,哈佛大学的燕京学社(www.harvard-yenching.org)里,中文论述的精英,也多著是。1997年起,还连同三联出版了一系列的哈佛燕京学术丛书。2000年开始刊印《中国学术》。那么,一个人只写中文,怎么可能摆脱精英的形象?

可惜,政治人物,深爱表演,语文因此也沦为衬托演出的道具。丘光耀博士在〈如何再避免「辉煌的失败」?——我对安顺补选的反思札记〉已经说得明明白白:(候选人)只在选举时靠「你好吗?」或者「我们都是一家人」矇混过关。

写中文,也是这样。为了一己之形象,公开宣扬。但是,彼此的心底怎么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里也就不便多说了。

前一篇新闻孟加拉双头女婴奇蹟诞生
下一篇新闻「马习会」不能说的一面──马英九和习近平的各自表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