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深空探测工程的总设计师、深空探测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在中国科协年会上表示,中国将进行首次“近地小行星保卫任务”,通过对位于数千万公里之外的小行星进行动能撞击,以改变其运行轨道。
Advertisement
吴伟仁在年会上介绍了中国深空探测未来15年的计划。他指出,在未来的15年里,中国深空探测将致力于三个主要领域,包括月球探测、行星探测和运载技术,以论证并实施十大重要工程任务。
在行星探测领域,吴伟仁提到了五个重要工程任务。首先是执行“天问二号”小行星采样探测任务,旨在采集并返回特定目标小行星的样本,同时进行主带彗星的绕飞探测。
其次是首次进行近地小行星保卫任务。吴伟仁强调,针对“近地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的低概率但高危险事件,他们将对位于数千万公里之外的小行星进行动能撞击,以改变其运行轨道,并在轨道上进行撞击效果评估,以实现“撞得准,推得动,测得出,说得清”的目标。
第三是发射“天问三号”火星采样探测器,以实现火星采样返回,使中国有望成为第一个获得火星样本的国家。
第四是进行木星系和行星际穿越探测,旨在实现木星系的环绕和抵达天王星,以深化人类对木星系和行星际的科学认知。
最后是进行太阳系边缘探测,计划发射新型太空飞船,以在本世纪中叶抵达太阳系边缘的100个天文单位的区域。
吴伟仁还强调,在运载技术领域,中国将论证并实施重型运载火箭工程,突破10米级箭体直径和大推力液氧甲烷发动机等关键技术,从而将中国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从25吨级提升至150吨级,为未来的深空探测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