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里27日讯)后疫情时代,旅游市场出现新转变,穷游成为时下一股新浪潮。与此同时,本地旅行社却面临着“沦为咨询中心”的尴尬境地。
据了解,穷游主要指的是游客在旅行过程中自行规划行程、安排住宿、交通等事宜,并尽量降低费用。这种旅游方式在近年来逐渐流行,尤其是在年轻群体中。
本市一间旅行社业者吴泽明接受本报高级记者专访时说,随着近年穷游的兴起,对旅行社产生了一定冲击。
他说,旅行社传统的业务模式是提供专业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并从中收取佣金。而穷游游客往往会选择自行预订机票、酒店、景点门票等,旅行社很难从中获得收益。
他表示,穷游的兴起导致旅行社的客流量大大下降,市场上逾90%的游客都是搞穷游的。相反的,许多穷游游客却打旅行社的主意,为了更方便“收集”旅游资讯,常常向旅行社来电询问旅游信息,但最终却选择自行出行。
他说,这让旅行社员工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却无法获得任何回报。然而这已变成一种趋势,相信国内各地都面对类似的情况,穷游客准备去那一座城市,就会先向当地的旅行社下手,打电话问长问短。
“穷游的兴起也对旅游业的其他行业产生了影响。饮食业、酒店业和交通业都从中受益。尤其是Grab等出行平台,成为穷游游客的首选,旅行社业者却很难分到一杯羹。”
吴泽明认为,穷游的兴起对旅游业的发展是有利的,但也对旅行社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他们呼吁政府和旅游部门能够为旅行社提供政策支持,帮助旅行社应对新挑战。
据悉,穷游的具体表现形式,穷游游客通常会选择住在中价旅馆、民宿等经济型住宿,吃路边摊、小吃等平价美食,并选择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
穷游客的特点通常是中青群体,他们追求自由和个性,希望以更低的成本体验不同的旅行方式。
吴泽明说,向来本地旅行社很难做到国内旅游的生意,所以在穷游逐年兴起的时刻,业者只能自我调整,锁定人群,聚焦场景及更专业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以吸引游客。
“我们旅行社能做的应对措施,将通过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来吸引特定的游客,为他们制造不同的服务及旅游景场及享受。此外,旅行社还可以加强线上营销,拓展新的业务领域。”